100万出资引争议
侯甫初向记者表示,长沙糖酒的第一轮改制“就是把最好的6块资产拿了出去,组建了京程实业。”
2001年3月15日长沙糖酒职代会通过的 《长沙糖酒改制方案》显示,长沙糖酒本部、九如斋食品总汇、等6家单位是长沙糖酒14家单位中具有相对优势的企业。根据评估,上述6家单位的资产总额为5445.83万元(其中土地3161.6万元),负债总额4979.28万元,净资产466.55万元。
侯甫初解释,京程实业189人股东中除管理层外,余下皆为长沙糖酒原职工。“职工出资实际上是以长沙糖酒改制中的身份置换金顶替而来,一般在2万~3万元,而朱法明自己当时只拿出了29万元,另外的100万元出资都是从公司借出的款项。”
记者确实也看到了长沙糖酒与朱法明之间的一分 “借款协议”,该协议显示,长沙糖酒借给朱法明100万元,“作为朱法明在京程实业的入股资金”,借款期限为自2001年8月18日起至2006年8月17日止;抵押物则以朱法明所持有的京程实业全部股权作为抵押;借款利率依照银行同期利率计算。
“可以说,这100万元借款是朱法明掌控京程实业的根源,借款入股前他哪来价值100万元的京程实业股权可供抵押?”侯甫初表示,朱法明凭借自己在长沙糖酒“一把手”的权力促成了上述违规借款。
朱法明也承认,自己确曾向长沙糖酒借款100万元用于投入股本金,但他认为当时长沙糖酒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曾研究并通过决定,“现任经营者朱法明拟在由京程实业中入股129万元,其中融资入股100万元。”而长沙市财贸委员会和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2001年6月22日作出 “关于长沙糖酒在改制中实行经营融资持股的批示”,称同意长沙糖酒在改制中实行经营者融资持股,“望遵照有关政府规定规范运作”。
不过,朱法明还不得不面对借款协议签署时间与入股截止时间的直接矛盾:据长沙糖酒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募股通知书”,募股时间定为2001年7月18日~7月30日,且注明“以财务科开具的收款凭据为准,逾期自动放弃募股权力”,而朱法明向长沙糖酒借款100万元的“借款协议”直至2001年8月18日才签署。
按照长沙糖酒老职工的表述,京程实业现行资产评估就将近3亿元,“朱法明当年的129万元出资占股22%,现在的收益已达到6000万元之巨,这还不包括他在星沙糖酒和新糖酒的控股股份。”但朱法明本人对此回应称,“京程实业净资产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多,1亿元还是有,每年盈利几百万。他们总认为我靠当时的100万元借款变成如今拥有亿万身家。但那时土地就是20万~30万元/亩,现在翻到1000万元/亩。”他表示,长沙糖酒土地与门店资产在10年间的大幅升值,只不过是正常的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而他不过是“比较幸运”而已。“长沙糖酒在城市拆迁大规模展开前就完成了改制,资产评估的价格也相对较低。其实当时改制时谁都可以买原始股,但当时他们(指职工)对长沙糖酒没有信心,很多人并不愿意拿身份置换金入股,而我买了原始股,翻了几十倍,他们现在就想分一点。”
【疑云再起】
股权交易牵出上市公司利益输送?
朱法明遭遇的更大质疑与ST中燕关联。
根据ST中燕先前的公告,2004年5月26日,长沙糖酒物业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糖酒物业)以667万元竞买下北京农工商贸易开发公司所持有的ST中燕990万股社会法人股。公告披露,糖酒物业注册资金30万元,长沙糖酒出资26万元,长沙市糖酒工会公司出资4万元,经营范围为承担长沙糖酒范围内的物业管理,工商登记还显示糖酒物业法人代表为朱法明,经理为蒋乘冬。
在此后几年中,糖酒物业又陆续出清了上述股权。
“我们直到看了新闻报道才知道糖酒物业拿了这么大一笔钱去做了ST中燕第3大股东。这钱从何而来,此后的利益又被谁瓜分?”侯甫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强烈质疑。
需要注意的细节是,ST中燕披露的信息显示,糖酒物业买受ST中燕社会法人股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不存在受他人委托投资的行为。
而在2004年7月9日和7月22日,长沙糖酒的原职工先后向长沙市检察院和长沙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递交 “请求冻结糖酒物业国有股权等”的紧急举报。举报称,糖酒物业动用大笔资金拍下ST中燕990万股的问题事关重要经营决策,“长沙糖酒管理层、糖酒物业经理均不知情,而糖酒物业从2001年7月成立以来基本没运转过,突然曝出的重大股权交易,其中疑窦丛生。”
糖酒物业经理蒋乘冬在交予长沙市检察院的检举“证明”中表示,糖酒物业是2001年设立的,糖酒物业属国有控股,由于长沙糖酒管理、改制工作的调整,糖酒物业3年来基本没进行运作。“看到糖酒物业拍下ST中燕股权的新闻后,作为它的经理我非常惊讶,根本不知此事。”将乘冬称上述交易完全是在幕后进行。
明日预告
糖酒物业究竟因何出手如今已更名为通策医疗的ST中燕?
种种迹象显示,长沙糖酒与通策医疗还有更多隐秘往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调查,层层揭开通策医疗一段尘封6年的 “三方作假争购”事件的真相。那是一场牵涉繁杂人物关联的10亿元资金盛宴,而通策集团实际控制人吕建明也被卷入其中。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