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袁伟华 实习生康英)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2010年3月末中国共持有8952亿美元美国国债,与2月份相比增持177亿美元,这也是中国在连续4个月减持美国债后再次增持,目前中国仍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
连续4月减持后中国再次转增美债
美国财政部上个月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2月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115亿美元,已经是中国连续第四个月减持美国国债。即便如此,中国仍是美国最大债权国,2月份中国持有美国国债8775亿美元,1月份则为8890亿美元。
而17日美国财政部最新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则表明,中国3月份对美国债的投资策略突然转向,一改连续4个月减持的操作手法,反而于当月增持177亿美元。这使得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总量再次接近9000亿美元。
事实上,回顾整个2009年大部分时间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操作,由于对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担忧和主动寻求国家外汇储备多元化,在2010年2月净减持美国国债操作后,中国在过去12个月中,有7个月都针对美国国债采取净减持的操作策略。与此同时,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中欧元资产和其他投资品种的比例也在同步增加。
欧元区“出事”提升美债避险功能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山西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伊磊表示,事实上中国3月增持美债的行为并不孤立,因为美财政部的报告还显示,美国国债的第二、第三大海外持有者日本和英国在3月份都有较大幅度增持,分别增持164亿美元和455亿美元,而中国、日本、英国三国增持美债的步调一致,主要原因还是各方都在回避欧元区债务危机带来的投资风险。
而实际上,从2009年12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相继暴露出高赤字问题,随后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也逐渐蔓延。
伊磊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且市场预期美国加息的时间点可能推迟到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所以美国国债的避险需求强劲回升。
外储多元化战略不应改变
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战略中有一项主要为多增加非美元资产,其中包括欧元资产等,不过以央行公布的汇率中间价计算,去年12月31日,1欧元兑人民币9.7971元,而今年的5月17日,1欧元只相当于8.4279元人民币。按此计算,今年这5个半月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已升值16.25%。1万欧元在手,半年后即缩水约人民币1.6万元,手中持有欧元的企业和个人损失惨重。更何况巨额的外汇储备?
但这是否意味着,外储多元化的战略存在问题?伊磊表示,为了保障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实施外储的多元化战略本身无疑是正确的。虽然美国同样有债务过高问题,但从目前看,美元处于上升阶段,仍是外储投资的首选,预计未来数月内中国对美债的增持可能持续。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