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总投资42.8亿元的中科院光伏检测中心、风帆美新蓄电池隔板产业园等超亿元项目在保定·中国电谷开工,我省规模最大的绿色食品流通基地在白沟奠基……今年,定州市、涿州市、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的一批重点项目正在陆续开工。随着“一主三次”战略的不断深入,定州市、涿州市、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的带动力不断增强。
保定市是一座拥有近3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受到一定束缚,向外寻求空间成为加快保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8年7月,保定市出台《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按照规划,从2008年起到2020年,保定市将彻底改变“市区小马拉大车”的城市发展格局,构建“一主三次”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所谓“一主三次”的城市发展格局,是指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做大做强保定中心城市,形成保定市中心经济板块,加快发展定州、涿州、“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形成以定州为次中心的保南经济板块、以涿州为次中心的保北经济板块、以“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为次中心的保东经济板块,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主次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按照规划,保定中心城市将依托“保定·中国电谷”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以汽车和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建设文化名城。到2020年,主城区面积将由现在的103平方公里扩大到170平方公里,整体实力的提升将辐射带动高阳、蠡县、顺平等周边区域,形成保定中心经济板块。
定州、涿州和“白沟·白洋淀温泉城”是保定未来12年重点打造的次中心城市。规划指出,定州次中心城市将扩大定州城区规模,壮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力、煤化工等支撑产业,打造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城镇体系,辐射带动安国、博野、曲阳等周边区域。
涿州次中心城市将发挥与首都接壤的优势,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扩散,重点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旅游等京郊服务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辐射带动高碑店、定兴、涞水等周边区域。
“白沟·白洋淀温泉城”次中心城市把温泉城省级开发区政策覆盖到白沟镇,积极推进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商贸物流和温泉城地热资源等优势,把“白沟·白洋淀温泉城”建设成为以现代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娱乐为主的北方著名商埠、京南陆港物流区和旅游休闲地,辐射带动雄县、容城和安新的发展。
2009年,定州、涿州和“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列入省、市重点项目58个,同比增长22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2%。其中,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依托白沟市场,以商建市、兴工强市、品牌立市、旅游富市,不断加快建设保东次中心城市。目前,白沟·白洋淀温泉城已初步搭建起次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成为全市发展建设具活力的区域之一。据统计,2009年,白沟地方生产总值完成37.6亿元,同比增长14.2%;市场成交额完成310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亿元,同比增长201%;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1280元,同比增长9%;而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了134.6%。
今年,这三个次中心城市共安排重点项目74项,总投资达到560.75亿元;其中,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作为全市建设步伐最快、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将有9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90.05亿元。
为进一步破解制约保定发展的瓶颈问题,2009年保定市下发《关于对徐水县、清苑县、满城县、安新县实施按区管理的意见》。这使 “一主三次”战略得到进一步深化,保定形成了“一城三星一淀”的新格局。
徐水、清苑等4县实施按区管理后统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城市规划体系,县城、市县连接线、重点城镇规划纳入市级管理,实现“市县一体化规划,经济一体化推进”。目前,中心城区这“一城”正通过北扩、南拓、西接、东联与徐水、清苑、满城这“三星”以及位于白洋淀区域中的安新县这“一淀”,努力构建“南车北电强实力,西山东水映名城”的大城市格局。
今年,保定市将加快市县、县县之间以快速路、直通路为主的道路系统建设,统筹供电、供水、通信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与共享;加大4县新建、扩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力度,鼓励城区产业项目向4县扩展延伸,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徐水、清苑等4县纳入大保定发展格局后不仅拉大了城市发展框架,更提高了城市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到2020年,保定市中心城区面积将由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965平方公里,人口由目前的120万增加到300万,GDP将达到2120亿元,占全市55%以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