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中国低碳目标遇瓶径 70%核心技术需“进口”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10/5/17 9:45:57   
>> 相关新闻链接
·税负不公 税收监管“逆调节”加剧收入分配不公 ·政策持续收紧考验房企资金链 压力之下谁先出局?
·此轮大跌河北股民财富蒸发明显 ·一个对比:一粒小麦的升值之旅
·11个月来,河北省外贸首现逆差 ·移民,在隐秘中悄然走来
·打造环渤海休闲商务名城 ·河北省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步伐
·借助世博会平台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让雕塑成为城市变化的点睛之笔

  为实现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的减排目标,中国正进行着一场低碳革命,节能减排技术因其在此次革命中的巨大作用而备受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获悉,目前中国约有70%的减排核心技术需要进口,实现低碳成本巨大。

  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中国在低碳化的进程中必须要实现技术自主创新,必要时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再创新,最终实现国产化也不失为一条新路子。

  算账

  70%的技术进口,增量投资14.2万亿美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近日在北京发布《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下简称《发展报告》)。《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而在这60多种技术里面有42种是中国目前不掌握的核心技术。这表明,对中国而言,70%的减排核心技术需要“进口”。

  《发展报告》主笔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算了一笔账,如果以“不惜一切代价减排”的情景测算,到2050年,减排的投资成本会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按此估算,中国购买这些核心技术的资金压力显而易见。

  《经济参考报》记者同时从《发展报告》中检索到,在2050年减排情景下,2010年至2050年中国在能源部门(主要是电力部门)和钢铁、水泥、交通、建筑行业以及通用技术方面的40余项技术上需累计增量投资14.2万亿美元。

  邹骥表示“中国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的、优化的技术方案、技术战略来支持我们建设低碳经济,因为技术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中国未来的排放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坚定决心体现在对清洁能源等减排项目的大量投资上,而非科研创新上。

  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近日发表报告称,中国已经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清洁能源投资国。报告称,2009年中国在清洁能源经济方面投资超过346亿美元,而位居第二的美国为186亿美元。

  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研究员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只是在清洁能源的产能性投入上很大,但在科技创新上并没有美方渲染的那样大的投入。

  风电的例子印证了周大地的说法。全世界每3台新增风电机组中就有1台是安装在中国的,在中国每两小时就有1台风电机组被竖起,国家能源局在四月底的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5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二。然而《发展报告》中显示我国在关键的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征集和叶片设计方面仍依赖于国外进口。记者查询得知,如果今后我国仍需要进口这些技术的话,在2050年前得追加增量投资7854亿美元。

  技术

  国际转让可能性小,自主化势在必行

  哥本哈根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发展中国家呼吁发达国家将本国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免费转让给发展中国家,以补偿发达国家在历史上的巨大碳排放。

  然而,此后的奥巴马访华和欧盟访华的结果显示,双边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实质性突破不大。

  “免费转让是一厢情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李俊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双边互访的减排技术合作都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间怎么可能免费转让技术呢?”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也表示,发达国家不太可能把技术转让给甚至是卖给竞争对手中国,“尤其在中国企业制造能力很强的前提下,多半还只是将有关的设备卖给中国。”

  指望发达国家进行国际转让已经不可能,《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表示中国走上减排技术自主化之路势在必行。

  能源经济的业内人士甚至把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低碳技术看作一次划时代的技术革新,中国应该在此轮浪潮中抓住机遇。“新能源是一场革命,它将比10年前的信息产业革命更重大、更深远,应该是世界农业文明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之一。如果说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电气化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产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新能源则可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今年年初“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向媒体表示。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的首席研究员姜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节能减排技术国产化的突破和革新已经不仅仅是单个企业或者行业之事,而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责任编辑:cprpw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