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龙仓超市的速冻食品区,排列着汤圆、水饺、粽子等几十种速冻食品,还有方便米饭等各种常温食品。而这些几乎都来自河南的品牌思念和三全。
从小麦到面粉,再到饼干、方便面、速冻食品,同为农业大省,资源单一的河南,选择让一粒小麦在不断的“旅行”中升值十几倍,其食品工业产值仅次于山东,位居全国第二;隔河相望,有诸多相似之处的河北省,食品工业却二度跌出全国十强。
1:5
看产业链如何放大附加值
“湖雪不是做面粉的吗?怎么还卖起饼干了?他们是不是一家啊?”在超市饼干区,一位市民疑惑道。事实上,迫于面粉行业利润摊薄,3年前,以面粉为主业的河南湖雪就开始涉足饼干业。
河南食品工业一直在寻求如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小麦为源头,河南不仅诞生了众多面粉企业,还生产出中国第一个速冻水饺、速冻汤圆,以及上百家方便面企业;以面粉为原料,产生了全国第一大味精企业;把面粉变成淀粉糖,涌现了知名的金丝猴糖果;小麦可以酿酒,因此成就了宋河等豫酒品牌;数量众多的麦麸令养殖户欣喜不已,于是诞生了双汇冷鲜肉、永达鸡肉、华英肉鸭……
在小麦的产业链上,一吨小麦价格在1600元以上,一吨普通标准粉2400元左右,面粉厂利润率只有3%至5%,业内称为“刀片利润”。而加工成饺子粉、饼干粉等专用粉,利润率在20%以上。若将专用粉加工成食品,附加值会大幅提高,其中品牌饼干价格每吨1.5万元左右。“我省是面粉和肉类屠宰大省,但仅仅局限于初加工,当河南将两者完美结合在今年一季度就生产了70万吨速冻食品时,我省却只有0.01万吨的产量。”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建中说。
1:10
看新产品如何放大产值
在超市,记者发现,河南食品品种颇为惊人。仅以汤圆为例,从核桃般大的汤圆到小如豆粒的汤圆,芝麻、花生……十几种口味任你挑选,河南品牌三全、思念的品种均达到400余种。
2009年,河南食品新产品产值74.45亿元,新产品产值率接近2%。而河北食品新产品产值只有7.22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仅为0.4%;河南新产品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是我省的10倍以上。更令人深受触动的是,去年我省10类食品的新产品产值率为零,包括乳制品、啤酒、葡萄酒、果菜汁饮料、糖果巧克力、味精等。“在我省食品行业中,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结构十分不合理,且产品升级换代缓慢。”王建中说。
专家解读:产业链太短
河北食品工业二次以上加工不足25%
“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不够,造成我省与河南食品工业的差距愈拉愈大。”王建中指出,2006年,河南食品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分别是我省的1.66倍、1.85倍、2.7倍,如今已扩大到了2.1倍、1.96倍和3.11倍。
河北食品工业以初加工产品居多,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二次以上加工不足25%。以玉米为例,吉林企业加工已达8个层次,而河北绝大部分用作饲料、淀粉一次加工,加工层次最高的企业也只达6个层次。另外,在品种结构方面也不尽合理。如肉产品结构“四多四少”的现状依然存在,即:白条肉、冷冻肉多,分割肉、冷却肉少;生肉制品多,熟肉制品少;高温制品多,低温制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河北生猪年出栏3000多万头,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肉制品加工业落后,加工率不到10%。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