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9日电(记者王亚光 刘宝森 邓卫华)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再生变数,沿袭了40余年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体系似乎正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有可能被与现货市场挂钩的季度定价所取代。
虽然中国官方一再表示希望继续坚持长协基准价格谈判机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亦声称铁矿石价格谈判仍在继续,但专家认为铁矿石定价周期由“长协”变“短约”,以及向现货市场贴近的趋势已显露无遗。
力拓公司9日发布正式声明,称正在与客户协商铁矿石的季度定价方案。至此,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大巨头已就铁矿石定价“长协改短约”形成统一战线。
兰格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说:“铁矿石定价由长变短是未来趋势,目前来看,中国肯定无法挽回这一趋势了。”
“现货市场高于长协合同价格的溢价使得矿石企业谋求用更加灵活和趋向现货市场的机制来为将来的矿石贸易定价。”“我的钢铁网”炉料事业部副总经理高波说。
高波认为,在目前三大矿山寻求的灵活定价模式下,矿石企业不但可以获取现货价格和年度长协价格之间的溢价,还能通过控制发货节奏在海运市场获得额外的回报。
世界钢铁协会上周发布公告称,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呼吁各国监管组织对铁矿石市场进行检查,并对三巨头的市场行为进行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家公司的铁矿石产量占世界铁矿石海运量的近70%。
高波说,到2015年,铁矿石市场或将面临过剩风险的背景下,三大矿山在铁矿石市场仍将处于支配地位。“因为他们在成本、基建配套以及资本支持这三个主要竞争因素方面仍将保持相对优势,三大矿山将维持其在铁矿石贸易市场的统治地位。”
虽然中国早在2003年就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是在定价方面中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中外双方在铁矿石长协价格上的博弈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而每次谈判过程都跌宕起伏,愈加艰难。
分析人士指出,铁矿石定价机制“长协”变“短约”可能会导致短期内铁矿石价格大涨,将对大量依赖铁矿石进口的中国钢铁行业造成巨大影响。另外,这可能使铁矿石具备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所具有的金融属性,助长投资炒作行为。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3亿吨,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的68%。其中,自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铁矿石占同期进口总量的64.4%。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国清接受采访时说,钢材价格的上涨必然影响下游行业原料采购成本的上升,必将通过上调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特别是房地产、家电还有汽车行业这些关系消费者利益的行业,价格的上调必然要由最终的消费者来埋单。”
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胡凯说,比成本上升更值得关注的是要防止铁矿石市场进一步的“投机化”,尽量阻隔“指数交易”、掉期合约等衍生品领域对市场的影响。
“新定价机制的金融属性更强,有可能造成铁矿石价格极度不稳定。这是我们目前最担心的。”张琳说。但她同时指出,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有助于避免“2008行情”的发生。
由于没能预见全球经济的衰退,中国钢铁行业2008年在铁矿石价格上吃了大亏。2008年的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比2007年上涨了近80%,但下半年的需求锐减使矿石价格暴跌,导致中国钢铁全行业陷入巨亏。
“我们还在等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结果,如果中国跟随新的定价模式,那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矿山近90%的涨价要求。这将大幅提升钢铁企业生产成本,但同时下游企业消化能力有限。”长协矿占进口总量20%的江阴兴澄特钢营销信息部吴俊说。
张琳说,要改变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上的被动地位,必须鼓励钢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和技术研发,提高铁矿石利用效率。另外政府还应更多支持国内矿山的发展,比如给予优惠的税费政策,鼓励他们“走出去”。(参与采写记者:吕福明)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