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菜贩
利润被中间环节占了
蔬菜收上来运进批发市场,要交纳入场费、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各种费用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年初,北方一场大雪,南方急剧降温。1月7日,广州市区最低气温降至5摄氏度,为入冬以来最低,广州的菜价也被“冻成一团”。
在广州最大的果蔬批发市场——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原来批发价每公斤0.8元的大白菜已经涨到1.2元,每公斤0.6元的白萝卜也涨到了1元,蒜头则从原来的每公斤6元左右,上涨到8元左右。
批发价格涨了,零售价格当然跟涨。在遍布广州大街小巷的肉菜零售市场,芥兰、生菜、菠菜等都出现30%以上的涨幅。其中,平时2—3元钱1斤的菜心已经涨到3—5元,成为领涨的先锋;连萝卜每斤也卖到1.5—2元。
然而,冷空气面前,广州市民对高菜价反应“平淡”:因为一刮风下雨,广州菜价必成“习惯性”飙涨,本地市民已很“习惯”。前年6月,一次热带风暴来袭,连日暴雨使广州蔬菜断档,番薯叶每斤卖到6元、生菜5.5元、菜心10元……而当时广州市场开刀鱼不过8—9元,很多市民戏称:菜价太高,吃不起,只好改吃鱼了。
蔬菜流通涉及收购、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蔬菜涨价,哪个环节涨幅最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蔬菜收购价格变化不大。惠州是广东菜心的主要产地,当地菜农多与菜贩或蔬菜公司签有长期固定收购协议,平时每斤0.6—0.8元,现在市场上菜心价格涨了,菜贩或蔬菜公司每斤能多给0.2—0.3元,涨幅远比零售价低得多。心急的菜贩常常半夜在田头蹲守,怕新鲜的菜心被其他菜贩子提走。
一位菜农说:“和平常比,现在的收购价格已经高了一些,但就是天气一冷,菜心生长周期也慢了很多,到头来能不能赚钱,还很难说。”
在批发环节,蔬菜商贩同样有不少苦衷。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做菜心批发的谢先生说,1斤菜心收上来,长途运输到批发市场,要交纳入场费、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各种费用加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要计算损耗。平时1块钱1斤批发出去,能够做到不赔就已经不错了。“搞蔬菜批发,特别是菜心这类叶菜,靠的就是天气加运气,我们赚的都是辛苦钱!”
当然,蔬菜从批发市场到百姓餐桌,还得经过层层分销。就这样,在地头每斤不到1元的菜心,经过多级流通,到了百姓餐桌,就变成了每斤3—5元。
辛辛苦苦种菜的菜农们并没得到多大实惠,老百姓却要承受着高菜价,利润却被中间环节占了大头。看来,调控高菜价,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记者 李刚)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