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 汽车疯子" 李书福以非常低调的方式刺激一下中国和世界的神经。
12月23日,吉利汽车对外宣布,已与福特汽车公司就全资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达成一致。如果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预计将于2010年第1 季度与福特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并于第2 季度完成交易。
这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史上最大、最彻底的一宗海外收购。知情人士透露,交易金额估计在20亿美元左右。
过去两年,欧美汽车业受困于金融危机,生存艰难,中国汽车生产商和资本燃起海外收购的冲动:上汽和南汽争抢罗孚、上汽兵败双龙、腾中重工收购悍马、通用转售萨博技术给北汽……一幕幕悲喜交加、隐藏着阴谋阳谋的戏剧交替上演。
这印证了李书福9 年前的一句" 疯言疯语" ——2000年美国几大汽车巨头如日中天,他在某汽车论坛上" 大放厥词" :" 通用、福特迟早要关门!" 气得几个跨国公司代表中途退场。
一想起这个,已改走低调路线的李书福还是忍不住自得一把。
天时地利" 蛇吞象"
一个执着疯狂、不按常理出牌且具有行动力的人是可怕的。谁能想象,在一个小老板的指挥下,一个靠敲敲打打起家的手工小作坊,10 年之后能吞下北欧最大老牌汽车巨头?
常有人嘲笑李书福身上的农民习气和" 爱说大话".然而,和他深入打过交道的人,都能觉察到他张狂外表下的精明与苦干,混合着文青的诗意和农民的狡黠。
收购沃尔沃,将为李书福寻得破解吉利转型升级难题的最佳捷径,吉利能够大大提升品牌形象,获得世界级技术,并得以进入成熟汽车市场。
1997年,在一片嘲笑和奚落声中,造冰箱和摩托车出身的浙江台州人李书福以" 汽车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 的理解,进入被合资汽车厂商长期忽视的低端市场,以低价策略将吉利打造成拥有6 个汽车整车制造基地、年产30万辆整车的自主汽车生产商。
在民营造车势单力薄、饱受歧视的年代,他以" 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出位,为吉利汽车博取眼球。事实上,看似癫狂的李书福,踏出的每一步都经过了仔细思量。
经历草创的10年超速发展,2007年年初,吉利遭遇到史上最大的危机:自2006 年年底开始,小型及经济型轿车销售量开始明显下降,2007年上半年,发动机排量少于1.0 升的小型轿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跌近30% ——吉利赖以生存的" 低价制造" 开始失去市场。
意识到危机的李书福着手调整公司战略。2007年5 月,吉利宣布进入战略转型,宣传口号"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 悄然变为" 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这位著名的" 低价车大王" 声称:" 吉利将不再打价格战。" 现在的李书福会告诉你:" 造汽车其实很不简单,不然世界上为什么就剩下这几家。" 努力 " 向上" 需要时间。李书福缺的就是时间。" 自生" 一个高端品牌在短期内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显然很难。事实上,9 年前,李书福买下并预备着的高端品牌—— 上海华普甚至不得不回到低端市场,与吉利品牌抢饭吃。
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时刻随之而来。
受困于金融危机,国际汽车市场陷入了一片凄风苦雨之中。今年6 月1 日,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通用宣布破产;另一汽车巨头福特单季度亏损高达上百亿;一些汽车相关产业也遭受重挫。陷入困境的国际巨头们纷纷出卖旗下资产来自我拯救。
这正是中国汽车商海外抄底的大好时候。2008年年底,吉利则买下生产英式出租车的英国锰铜公司的股份,两家公司将合资。今年3 月,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购世界第二大变速箱巨头——澳大利亚DSI 公司,以强化吉利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如按知情人士透露的20亿美元计,吉利的购买价不到10年前福特购买沃尔沃时价格的1/3.好一笔划算的买卖!
李书福曾自得地谈论吉利在金融危机中的获益:从日本、欧洲引进了大量技术人才。" 如仅仅靠自己培养,费时不说,水平也难以短时间提升" ;从国外进口了许多以前花钱也买不到的设备,现在宁波新工厂的大部分设备都来自德国、日本等。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