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使用废旧钢铁节能、环保,但我国的废钢铁应用比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年下降之势——
今年1—9月份我国废钢进口总量为1119万吨,这已远远超出2008年全年进口359万吨的总量,并且恢复到2004年、2005年的历史最好水平。
进口的迅猛增长说明国内废钢市场逐渐回暖,但废钢真的“火”起来了吗?
供给存在缺口,废钢应用水平下降
一条投资1亿元的废钢粉碎生产线正在太原钢铁集团紧张装配,将于12月底正式投产,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处理能力最大的废钢加工设备,年加工能力高达150万吨。这条生产线加工出来的不锈钢废钢,纯度更高,有利于后期的回炉冶炼。
在钢铁行业,人们总爱把废钢比喻成“米饭团子”——炼钢的过程好比煮粥,铁矿石好比刚收回来的稻谷,生铁好比去了皮的大米,而废钢则是去了皮、洗干净又煮熟了的米饭饭团,用饭团做稀饭,显然要比重新加工稻谷、生米省时省力。
2009年,国家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逐步减少铁矿石比例和增加废钢比重”。
太钢投巨资引进废钢加工项目,体现钢铁企业对废钢的刚性需求。2000年以来,我国钢铁产量快速增长,废钢需求逐年增大。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38.46%,消耗废钢72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钢需求市场。
但是,国内废钢的供给并没有跟上废钢需求快速扩大的步伐,许多钢铁企业的废钢需求一直处于“吃不饱”状态。我国最大的废钢加工供应企业——江苏丰立集团早在2002年就取消了向各大钢厂派出的“驻厂办”,由设在总部的国内贸易部取而代之,交易模式由上门推销逐渐变成了上门求购。

图为由“911”世贸中心废墟钢材建成的美国军舰“纽约号”从美国新奥尔良开始了它的“处女航”。
钢铁企业废钢长期“吃不饱”,推动了国内废钢价格的上涨,导致我国吨钢的废钢单耗逐年下降。2000年我国的废钢综合平均单耗为227公斤/吨钢,2008年下降到144公斤/吨钢,废钢应用比由22%降至14%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40%—45%差距越拉越大。
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测算,仅按照我国2000年的废钢应用平均水平227公斤/吨钢测算,2008年我国的废钢需求总量就超过一亿吨,而实际消耗量只有7200万吨,这中间存在近3000万吨的缺口。
境外废钢资源丰富,应再扩大进口
12月12日,连云港永恒码头细雨蒙蒙,紧靠码头的废钢加工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每小时生产能力达到400至500吨。堆积如山的进口废电机、报废汽车壳体、废铁皮等被快速粉碎、分拣,最后压缩成标准大小的废钢块。
这是一条与太钢废钢加工生产线同样规模、同样先进的生产线,所不同的是它依托港口兴建,原材料全为进口废钢。拥有这条生产线的江苏丰立集团,目前已经形成300万吨的废钢年加工能力,其中进口废钢的加工比例一直高于国内收购废钢。
废钢的来源主要有三,钢铁企业自产废钢、社会废钢和进口废钢。多年来,进口废钢一直是我国废钢供给的重要补充。中国废钢应用协会秘书长闫启平分析,在钢厂自产废钢方面,由于技术革新和管理优化,钢厂单位产量的自产废钢会越来越少;在社会废钢方面,由于钢铁设备的报废周期一般是8—30年,我国工业化历史较短,尚未进入废钢高产期,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废钢不可能有较大增量;唯一的突破口在进口废钢,事实上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废钢高产期,废钢资源丰富。
但近年来我国废钢进口量不断下滑,2006年、2007年的下滑速度近乎50%。闫启平说,这是因为2004年、2005年以后,世界钢产量猛增,境外废钢需求旺盛导致国际废钢价格长期高位运行。国外钢厂主要生产特钢,高价格的废钢在总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很小,而大量生产普钢的国内钢厂却不能承受。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