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来,许多人都认为美元会在长时期内走弱。其理由在于,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虽然出现些许企稳,但数据好转的持续性不太可靠。现阶段主要是补库存效应和短期财政补贴的结果,这一效应明年下半年衰竭是大概率事件。另外,美国庞大的财政赤字对美元走势也是一个拖累。更何况,美国的利率正处在一个历史性超低水平。
美元持续走低,引起了人们普遍担忧。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更是担忧自己的财富是否会因美元贬值而大幅缩水。
然而,进入12月,美元却一改弱者角色,持续上扬,已经走到三个月的高点,其强势可见一斑。相形之下,欧元、英镑都在走弱,黄金更是在上破1200美元每盎司后反复走低。
在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美元走强基于这样一些因素:
一是避险因素。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出现新的不确定性,包括迪拜债务危机以及希腊信用评级被调低,这些都促使美元反弹。美元再次表现出危机时刻的避险作用。
二是美元套利因素。由于美联储维持利率在超低水平,因此每当有迹象显示全球经济正摆脱衰退时,投资者便会借入成本较低的美元,然后用美元作为融资货币买入其他更高风险的资产。这包括了国际大宗商品、黄金以及新兴经济体的金融资产。
三是因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市场对美联储将提早升息的预期有所升温。自12月初以来,这种预期支持美元兑欧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不断走高。
美元走高引起人们另外的担心,如会不会因美元走强而引起国际资本回流。汇率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有时它比较的是谁比谁更强,但有时它却是比谁比谁更弱。国际资本是在机会成本中作出选择。比如,美元的套利,对美元来说,借入美元增加了对美元的需求,提升了美元的价格。美元的强势反过来又会压抑黄金、大宗商品的价格,就会压缩套利空间。
在新兴经济体和美国之间,经济增长的绝对优势在哪一边,现在比较明朗。难以明朗的是机会成本的变动。这会在短时期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但从长期看,新兴经济体仍是国际资本的主要流向。(晓旦)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