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万利通集团需每年支付科研经费五六千万元,并且随着合作的深入,数字逐年提高。
“借船出海”的同时,万利通自身也开始了钒电池的基础技术——— 钒电解液的研究。不到3年,他们建成了国内最大、最先进的高纯钒电解液生产线,并取得了国家专利。目前该生产线年产全钒电解液5000立方米,为世界最大的钒电池电解液生产线。
项目经理张玉贤介绍说:之所以要先上现代化电解液生产线,是由于钒电池对电解液需求非常大。一方面,国内快速发展的钒电池一旦投放市场,电解液需求量必将猛增;另一方面,即便国内产业化速度跟不上,国外核心“电堆”技术会进入国内市场,但他们所用的钒电解液一定需要从国内配套。
有了清华大学的技术支持,有了自主研发生产的高纯钒电解液,全钒液流电池的基础工作基本就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机会照亮抢先起跑的人
2009年3月16日,一个占地200亩、投资5.56亿元的“500兆瓦全钒液流电池”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同时,2.3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国家最大的钒储能技术研发基地也正式落户万利通。
先进的前沿信息、良好的技术依托、雄厚的资源优势,为万利通的全钒液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年,关于新能源的利好消息频出,也鼓舞着万利通一往无前坚持这条道路的决心。新出台的国家新能源方案指出,要大力发展和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要重点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相关产业。
以我国风电为例,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风电装机可达17400兆瓦,需要配套储能系统3840兆瓦,2020年风电装机可达120000兆瓦,需要配套储能系统24000兆瓦。这还不包括光伏发电、国家电网调峰装置所需的储能系统!
就我省来说,国家总投资100亿元在张北建设的首个风光储应用示范基地项目中,就有7.5万千瓦的化学储能需求。立足张家口、承德建设双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的优势,万利通集团将有可能提供最大的储能设施,助推风电基地的建设。
今年5月26日,万利通集团参加了中国首届国际储能技术、产业化应用与投资大会。会上,全钒液流电池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家电网、风力发电的一些企业代表争相询问产品何时问世,甚至主动提出到企业参观。8月,中国电力科学院,内蒙古中国电力研究院在互联网公开采购招标0.5MW/1MWh全钒液流储能电池。
张建勇说:“我不愁钒电池将来的市场销路,我愁的是钒电池的研发和生产速度跟不上风电、光电的发展速度。”
关于市场春天的信息已开始释放。立足承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不断延伸的技术优势,万利通正在探寻到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蓝海”。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