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20日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2009)》称,阿迪达斯、耐克、微软、戴尔、宝马等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很低,在华外资100强企业,没有一个达到60分的及格线。在14家领先的企业中,国企占近九成,外企却榜上无名。(中新网12月21日)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了舆论的热点议题,也成了公众对企业的期盼所在。但是,很多企业常常与公众期待开“玩笑”,甚至是在耍滑头,辜负了公众的热忱。
因此,当国企社会责任指数远高于外企的信息进入公众视线时,立刻引发了关注。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表示,“外资100强的表现比民营企业100强都要差一大截,与国企100强差得更远。”而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学部主席团代主席陈佳贵表示,“各级政府、各地对招商引资的热衷与争抢,惯坏了这些跨国巨头。”总之一句话:大家不要认为外企什么都好,事实证明他们并不太重视在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
那么,公众真的应该批判外企而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沾沾自喜吗?在笔者看来,这是两个问题。首先,从逻辑上说,国企社会责任指数远高于外企不一定表明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感就高,就能满足公众的要求和符合企业自身的责任担当。其次,和外国企业比社会责任,容易造成对社会的误导和对现实的遮蔽。因为众多国有企业利润的取得恰恰是建立在公众和社会福利受损的基础之上的。从这点上看,谈责任,有些自欺欺人。最后,国企社会责任指数远高于外企是对国情的熟视无睹。外国企业社会责任降低,在很多时候,恰恰是众多地方政府给出的优惠条件和竞争“筹码”,这是我们能忽视的吗?
据学者胡鞍钢估算,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国有垄断行业租金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1300—2020亿元,占GDP的1.7—2.7%。而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7.1%的人认为垄断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是对社会其他人群福利的掠夺,最终都会变成服务成本,由政府和公众埋单。如此,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即使高,能高到那里呢?如此前提之下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真的是社会责任显现吗?
根据《中国企业公民发展现状调查报告》,90%的国内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方面至今没有开始行动,99%的企业没有专门负责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部门设置。要知道,在国外的许多企业里,都专门设有“企业道德官”的高级管理职务,负责企业的社会责任事宜。环顾事实,一些企业苦心经营公益事业,甚至言必称社会责任,但是,另一方面连最基本的产品质量安全都无法保障,这就是把企业社会责任本末倒置,有意或无意地把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捐赠”。如果企业先赚昧心钱,然后拿一小部分昧心钱出来搞慈善,向红十字会捐款、建几所希望小学,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舍本逐末,那么企业发展规模越大、发展越快,对社会的祸害也就越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危机就越严重。这样的逻辑,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来说,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因此,就笔者的观点,国企社会责任指数远高于外企是一种自恋的产物,更是“矬子里面的将军”罢了。这并不能真正证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之高,充其量,这样的信息解读是学者闭门造车或者根据单方面意愿,有意遮蔽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并不成熟的行为。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