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豆油价格异常“敏感”凸现定价权遗失之痛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09/12/21 11:28:53   
>> 相关新闻链接
·专家称明年天然气必然涨价 ·年末盘点全球股市成绩单 美国仍是最大市场
·2009年最受关注10大电子产品 Windows7问鼎 ·"倒霉"与"倒煤":迪拜危机促温州商人反思草根经济
·09年证监会未完成的4件大事 融资融券空等一年 ·掘"金"路在何方?--透视北京奥运后的中国职业体育
·"微经济"大潮将至 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缺200万 ·教育装备十大企业出炉 多媒体教学是方向
·长虹“软件电视”推出 可体验“玩电视” ·美保险商拟推名誉险

 

  继花生油涨价后,上海食用油市场的大豆油也启动新一轮涨价。记者在一家大型卖场了解到,目前部分品牌的大豆油已完成调价,涨幅约10%,而其余品牌也计划于近期将陆续上调零售价。图为顾客在一家卖场内选购食用油。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临近岁末,豆油的价格波动刺痛了消费者神经。一时间,豆油涨价、甚至断货,消费者争相购买的新闻不绝于耳。即使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豆油价格也持续上涨。《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哈尔滨的几家大型超市了解到,在金龙鱼、福临门等都有系列产品带动下,本地产的九三牌大豆油价格也出现上涨。以5升装的九三非转基因大豆油为例,每桶的价格上涨了2.5元左右。

  看似成本推动实则产业话语权旁落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近期食用油价格已连续多天全部上涨,其中菜籽调和油价格已连涨10天左右,涨幅为3 .7%,大豆调和油和纯花生油价格连涨9天左右,涨幅分别为2.5%和2.1%。

    成本推动是很多企业、专家对此次豆油价格上涨的解释。据了解,随着今年国储大豆收购政策出台,目前黑龙江省各地油脂加工厂大豆收购价稳中有升,其中哈尔滨地区大豆收购价在3790元/吨左右,高于今年国储公布的3740元/吨的托市收购价,且价格运行出现稳中有升局面。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记者近日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调查发现,由于遭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今年黑龙江部分地区大豆单产、质量出现“双降”,再加上大豆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存在较强惜售心理,希望大豆能卖到每斤2元左右。

    “大豆涨价确实让农民获益,但仍未改变种豆效益偏低的局面”,黑河市金秋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树文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粮贩子”在农村收豆的价格为1 .75元/斤左右,加工企业收豆价格为1.88元/斤左右。今年黑河市每垧耕地的承包价格大约为2000元左右,种植一垧大豆的种子投入需要400元,尿素、二铵、复合肥投入需要800元左右,整地、播种、收割费用等需要1000元左右,加上喷农药、叶面肥,每垧大豆的种植成本需要4500多元。按照每垧地2500斤的产量计算,每斤大豆成本大约1 .8元,如果再加上运输费用,每斤大豆进入市场成本大约在1 .9元左右,农民按每市斤2元销售大豆才有好点的效益。

    在进口环节,大豆进口价格由去年同期的3100元/吨上涨到4000元/吨左右。对以进口大豆为主的加工业来说,原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带动豆油价格上涨。

    面对食用油价格上涨,不禁让人想起了2007年国内食用油出现的价格猛涨。有关专家认为,本轮豆油涨价的领跑者是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转基因大豆油,豆油价格的异常“敏感”,直接原因是生产成本上升,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大豆产业话语权的旁落,导致豆油市场定价权的缺失。

    据了解,自1996年起,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目前我国大豆加工和消费量居世界第二,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7年,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占当年世界贸易量的40%以上,比2000年增加近2倍,进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48.1%增至78.7%。未来全球豆油、豆粕需求继续呈现刚性增长态势,但全球大豆增产和潜在需求却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我国进口大豆占世界贸易量的高比例状态面临更大市场风险。

  外资加剧渗透不利产业安全

    近年来,国际资本持续对我国粮食领域进行渗透,尤其是在大豆产业上,以嘉吉、邦基、A D M 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A B C D”四大粮商及其他国际资本已经初步完成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控制,并向产业的物流、精炼等核心节点延伸。

    由于粮食产业在我国的特殊战略地位,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为满足国内油脂供给,我国才逐渐放开大豆进口市场,同时,以嘉吉、邦基、A D M和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国际资本业借机大举进入中国植物油压榨市场。

    大豆市场是我国开放最早的农产品市场之一,根据WT O准则,2001年以后,我国大豆市场大门被彻底打开,国际市场的大豆疯狂的涌入国内市场,在2001―2003年是我国国内大豆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大豆进口也在2003年首次突破2000万吨,超过国产大豆产量。

    据了解,目前外资企业参与我国植物油生产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进行原料进口贸易,如大豆、棕榈油等,二是直接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三是进行资金参股。实际中,跨过粮商参与我国植物油生产往往是三种方式并用。

    经过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国内食用植物油总供给量已达2400万吨左右,其中进口油脂油料折合食用油量接近1500万吨,A D M 、邦基、嘉吉、丰益国际、来宝等跨国粮商在全国近百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0多家企业参股控股持有股份,占我国植物油压榨总产能的66%。跨国粮商利用其对原料采购的优势,正在逐步将中国变成全球植物油加工工厂,中国油脂压榨业被外资垄断风险加大。

    粮食问题专家、中华粮网信息事业部主编郭清保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国内油脂原料进口上,跨国粮商利用其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资金优势,已基本完成对我国大宗食用油压榨原料的采购控制,国内压榨企业都在以进口大豆作为食用油压榨的原料。在投资建厂方面,A D M、邦基、嘉吉、丰益国际等跨国粮商在全国近百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0多家企业持有股份,几乎控制了国内占60%以上的大豆压榨能力。

    由于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采用进口大豆,由此造成我国大豆产区出现卖粮难,播种面积持续下降的局面。外资对压榨环节的垄断,导致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2000年内资企业实际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91%,到2007年下降至52%,而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0%快速提高到48.0%,我国民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责任编辑:cprpu
[1] [2] [3]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