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耗资5000万新修一年的汉中门大桥,被市民发现有三十多根栏杆裂开了口子。而在接到投诉后,施工单位竟连夜用胶水将裂口糊上了,欲盖弥彰的“伤疤”,让人们惊叹“豆腐渣”工程登峰造极。对此,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已开始立案调查。而记者发现如此的“豆腐渣”工程仅在几个月前还获得了“2009年南京市市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2月16日《新华网》)
大桥新建一年,栏杆们纷纷按捺不住,好像花到了花期一样,次第开裂,这不算雷人,雷人的是,施工方竟然以结构胶来粘,因此被网友叫“桥粘粘”,真是既形象又生动。好在有关部门已经表态,该查的查,该罚的罚。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我们倒愿意相信,会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结果。
不过,另有一个问题,却可能被有意无意忽略了,或者说被选择性忽略了,那就是这样一座桥,何德何能,竟然获得了“2009年南京市市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这还不算过分,更过分的要算是不久前曝光的,一个有“楼歪歪”之称的一“高尚楼盘”,在房子已经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情况下,还理直气壮拿了个“省级优秀住宅大奖”。相比“楼歪歪”,对于这个“桥粘粘”,如果我们心肠好一点,胆子大一点,把可有可无的安全隐患不当回事,简直可以说是能够原谅的。
但是,我们可以原谅,规律却不会原谅我们。那就是只要有质量问题,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惩戒我们。无论是“桥粘粘”,还是“楼歪歪”,都可以堂而皇之获奖,真不知道这样的奖项是怎么弄来的,莫非这一手交钱一手交奖的产物吗?从名称和组织者来看,这些奖项绝对不是江湖骗子,但其奖项之滥,评审之马虎,与江湖骗子何异,评奖者的公信何在?获奖的工程尚且如此,那些没有获奖的呢。我的天,想想都后怕,更不要说还有那么多获奖者满面春风“潜伏”着呢。
一些设计、施工单位为了宣传的需要,喜欢花钱购买一些“名头”,或借所谓的专家之口,进行鼓吹造势;或借各类评奖机构之手,为自己脸上贴金。而市场上,也应运而生了各种各样奖项,只要给钱,什么奖都可以发,以至于评奖泛滥,连开发商们都不以为然了。一些政府部门和下属行业协会的奖项,本应是权威的,因为其背后是政府的公信力。但是,“桥粘粘”、“楼歪歪”获得的这个优秀,则让某些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大大受伤——— 不过,伤害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不仅是“桥粘粘”、“楼歪歪”们,还有一些政府部门自己的不检点、不负责。如果没有利益纠葛,如果不是收取了评审费,这一幕又如何能够发生呢?
其实,正如那些免检产品质量同样不靠谱一样,林林总总各种各样的奖项,似乎同样不靠谱。虽然不靠谱,但仍然被拿来忽悠我们这些门外汉般的消费者。南京的“桥粘粘”、“楼歪歪”获奖,只是折射了这类奖项的评奖者公信的普遍性缺失罢了,究其实,这些评奖者和牙防组有一拼。不过,牙防组已经下岗了,还有更多评奖机构依然在“爽歪歪”着,这怎么不让我们胆战心惊呢!
弱弱问一声,是不是可以出台一个诸如评奖法之类的法规,对各类评奖活动进行一个规范呢?同时,是不是可以对既往的各类奖项进行一次甄别和清理呢?
一个公信不存的社会,很难不让人迷惘甚至幻灭。有诗云,“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梦是假的”,如果我们都不相信获奖者是优秀的,还要奖干吗?还有什么可以信赖和依托的呢?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