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宝芝)在金融危机的包围下,我市对外贸易企业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1-11月份,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911 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1家,其中还有很多企业是在国际市场萧条的情况下取得了出口零的突破。
系列措施扭转“降势”
虽然我市出口规模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出口企业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还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这说明我们的出口企业在危机面前,运用了正确的经营策略,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影响,我市与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对外贸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降幅不断扩大,出口规模持续萎缩。为扭转不利局面,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提高出口退税、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补贴、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多种形式,减轻出口企业负担,提振出口信心。我市在稳外需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先后组织了7次外贸专题政策宣讲会,解读国家和省市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指导企业掌握和用足、用好政策。
基于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我市对外贸易大幅下滑的局面得到遏制,呈现出企稳回升的增长态势。截至10月末,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完成43.37亿美元,同比下降28.39%。其中,出口累计完成34.7亿美元,同比下降28.3%;进口累计完成8.6亿美元,同比下降28.8%。
我市出口体系健全扎实
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全市出口体系相对健全扎实,在全省各市中受危机影响较小。今年以来,全省出口降幅较大,1-10月份,全省累计出口完成126.7亿美元,同比下降39.3%。我市的出口增幅在全省出口大市中排第二位,出口规模占全省的27.4%,比去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我市表现相对“稳健”的原因,在于出口体系相对比较健全扎实。
出口体系的一方面是商品体系,截至10月份,我市大类出口商品中,服装、纺织、医药、化工、机电、钢材、农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都超过了1亿美元。此外,支柱型出口商品的背后,都有大企业作为支撑,比如医药行业的石药、华药,纺织行业的常山集团,塑胶行业的鸿锐集团,皮革行业的东明集团,等等,这些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生产和技术实力,还具备深厚扎实的企业文化,抗风险能力强。
出口体系的另一个方面是经营体系,目前,我市经过进出口资格备案登记的企业已经达到3841家,在全省占有绝对的规模优势。在生产型出口企业中,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国营企业都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各种形式的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局面;此外,我市还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外贸专营公司队伍,外贸进出口专业公司从事着进出口贸易,这里既有省属、市属股份制进出口贸易公司,又有众多大小规模不等的民营进出口贸易公司,这些贸易公司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外贸人才队伍,而且经营品种灵活多变,有效地丰富了我市的出口体系。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