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瀛
“就像小草和大树,冬天的来临加速的是优胜劣汰。”北京迪信通商贸有限公司总裁金鑫的这句话意指正在发生当中的手机销售连锁行业整合。
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去年末以来,手机连锁销售企业深陷“关店潮”。北京金飞鸿关闭了近1/3的门店,协亨退出温州市场,因转型而完全退出市场的手机连锁销售企业更多。作为国内最大的手机销售连锁商,迪信通去年也关闭了80家门店。
不过,对此金鑫并不以为然。“零售的策略很简单。迪信通每年都有开店与关店的比例,当单店产出能力下降时就要关掉。今年底我们开店的数量会超过关店量,未来还会并购一些企业。”
行业的调整对仍处于快速扩张期的迪信通来说,显然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目前,全国手机零售店约有5万家,迪信通1200多家店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金鑫告诉《英才》记者,他的目标是迪信通未来在全国开设5000家门店。“中国的市场容量足够大。相对于5万家的数量来说1/10的门店占有率,迪信通是有能力做到的。”
市场足够大也意味着分食蛋糕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在3C卖场、电子商务以及电信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冲击下手机零售不再由传统卖场一家掌握话语权。大至家电连锁巨头的苏宁、国美,小到各地类似中关村的“米柜手机”,都是迪信通的竞争对手。不过,金鑫认为这并不意味迪信通分到的蛋糕就缩小了。
“与苏宁、国美的竞争是局部的竞争,但是两方的市场层次并不相同。他们是大店模式,成本相对较高,这样的模式在二三级城市或者县、域与当地有限的购买力相比显然是不值得做大投入开店的,因此迪信通的渗透能力更具优势。至于各地‘米柜手机’,是一直长期存在的,迪信通在管理、服务以及市场网络的优势都是其不具备的。”
何况未来还有可观的3G市场。
“3G意味着渠道销售和服务模式更加多元化,这是3G自身特点所决定的。”迪信通正在加大与三大运营商和3G手机供应商间的合作,其采购中心40%的精力都在3G,并研究如何将3G服务导入迪信通。
让金鑫担心的并不是市场竞争,而是手机连锁销售模式的转型。
“随着手机价格越来越透明化造成信息壁垒的消失,消费者的议价能力不断增强,手机传统卖场正面临着转型的考验。随着80、90后成为社会主要购买力,未来手机的销售模式也会随之变化,这是由80、90后的网上购物习惯决定的。”金鑫告诉《英才》记者,电子商务是未来迪信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金鑫认为传统店面加电子商务的模式,将会锁定更大的消费群落,因为这可以兼顾价格竞争优势和服务竞争优势。5年左右的时间,迪信通将手机传统卖场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最终成为复合型零售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