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邯郸12月14日讯(记者 雷汉发) 在一条长4公里的专用道上,一辆辆运输车不断驶来,将一车车建筑垃圾送往邯郸开发区东鸭池村东的全有生态制砖厂;伴着轰鸣的机声,拉砖的车辆在厂内排起了长龙。建筑垃圾制砖———这种被国内建材专家认可的“邯砖模式”,在河北邯郸“三年大变样”中,正演绎着传奇———让建筑垃圾重新“走上墙”。近日,发明人寇全有激动地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刚刚封顶的鑫域国际大厦所使用的全部是这种生态砖。”
从2008年起,全省“三年大变样”攻坚战打响,邯郸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推进大变样。但是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如果用传统的垃圾填埋法,必然会带来土地占用、环境污染,这也是当前各地所面临的“垃圾围城”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有的地方用之造假山,有的地方用之填海造地,但不管什么方式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寇全有说:“建筑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他的砖厂通过生产环保砖,年均至少消化建筑垃圾50万吨。市建筑垃圾管理处原处长蒋宁达一言以概之:“邯砖模式,就是从房子上走下来,又回到房子上去。”他计算得出:该厂循环利用建筑垃圾,每年可节省取土24万立方米,节约建筑垃圾堆放占地160亩,节约标准煤1.5万吨。
作为粘土砖的替代产品之一,建筑垃圾制砖节能减排,节约耕地,产品获得了国家墙体材料质量认证,并在全省推广;京津沪及深圳、西安、青岛等50多个城市先后派员参观。当看到这些弃之不用的建筑垃圾,经分类、粉碎、压制等特殊工序,不取土,不烧煤,就可以制成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态砖时,参观者不禁为之称绝,纷纷引进推广。
最早使用该砖的邯郸市标志性建筑金世纪商务中心气势恢弘,大楼墙体用的就是这种砖。金世纪公司总工程师李景波认为,这本来就是墙上的东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真正体现了循环经济。
据悉,该厂的生产任务排得很满,今年1至11月份,已消化建筑垃圾60万吨,生产生态砖八千多万块,至年底,产量将达一亿块。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