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 图
中国银行业伴随中国经济经历了极不平凡的2009年,配合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近10万亿元的天量贷款;在盈利与资本金之间寻求平衡的银行,纷纷“补血”备战未来;自信满满的中国银行业面对“走出去”的诱惑,却显得格外谨慎;在国内市场上,一场银保相互持股的混业经营大幕也在徐徐拉开。
信贷增长创历史之最
时间行至2009年最后一个月份,多家银行捂紧“钱袋”不再放贷,但这显然已不重要,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2万亿元,今年接近10万亿元新增贷款已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四大国有银行第一季度放贷“凶猛”,是信贷增加的主力军。今年2月、3月,四大行新增贷款分别为5510亿元、9943亿元,均占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量50%以上。今年前两个月,股份制银行新增贷款主要源于较高比例的票据,3月份才开始加大一般性贷款投放,由此3月新增票据占比由2月的70%回落到18%。
国有银行一季度猛放贷款的步伐在第二季度末明显放缓,6月份股份制银行放贷首超国有银行。得益于资本金充裕,政策性银行、城商行及农信社也在9月异军突起,接过信贷接力棒。
今年以来,由于公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需求的激增,伴随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优质房地产企业、政府土地储备单位也重新纳入信贷主要支持对象范围,因此中长期贷款增加迅猛。央行各地统计数据汇总显示,企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长6月首次高于短期贷款。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明年信贷投放总量大约为7万亿到7.5万亿元为宜。一般来说,每年新增贷款在去年基础上增长20%,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4.9万亿元,按20%增速计算,今年应该增加贷款6万亿元。不过,强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使贷款增速出现重大偏离,但如果按正常推断,明年银行新增贷款应在7万亿至7.5万亿元之间。
银行“补血”如火如荼
从年初起就预见到资本金瓶颈,多家银行纷纷发行长期债券,这是提高资本充足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截至12月上旬,今年共有19家银行发行了33只次级债,募集附属资本2825.3亿元,是2008年全年的3.9倍。这19家银行包括国开行、5家大型国有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6家城商行和2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各家股份制银行在资本补充上也“各显神通”。民生银行H股上市成功募集301.61亿港元,其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2%。兴业银行计划配股融资不超过180亿元,其资本充足率将接近12%。浦发银行和宁波银行分别定向增发150亿元和50亿元,招商银行配股融资“不低于180亿元,不超过220亿元”已获股东通过,以及深发展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募集不超过106.8亿元正等待监管部门审批。
国都证券银行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几大银行高于12%的资本充足率可以让他们支撑一阵子,但如果明年信贷继续高增,那么仍面临着很大融资压力。专家指出,按照银监会对大行11%的资本充足率的最新要求,如果明年的贷款在7万亿到8万亿元之间,各大行的资本金总缺口大概在1000亿到2000亿元之间。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