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定,有幸登上“低碳城市”的首班车。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建设部在中国推出两个“低碳城市”试点,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保定。如今,古老的保定,正因崭新的“低碳”理念而变得生机盎然。“低碳”正在渗透到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各领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城市的发展路径。
从点滴做起,“低碳生活”成时尚
12月11日上午7时,家住保定复兴西路金迪花园的刘彦君早早从家里出来,等在29路公交车的站牌下。“我有车,但为了‘低碳’,争取每周少开一天,只需早起半小时。”
刘彦君告诉笔者,网上有“碳排放计算器”,她算了一下,拥有100平方米的住房、一辆轿车的三口之家,一年的碳排放近百吨。“一算吓了一大跳”,从下半年开始,刘彦君开始了“低碳”尝试———
每周少开一天车;午休时关掉电脑;晚饭后少看电视;晚10时,用低瓦数的护眼灯看书;洗澡时注意节水……“有人认为,过低碳生活,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其实并非如此。”身为卓正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刘彦君说,“低碳生活其实是一种态度。当这种态度养成之后,你会发现生活品质并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绿色、健康的内涵。”
11日上午8时,走出家门的一刻,程振远停顿了一下,重新回到客厅,拔下了电视机插头。
今年接触到“低碳”理念后,他便成了一个“爱拔插头的人”。
“因电器关机没拔插头,全国每年待机浪费的电量相当于3个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你知道吗?”程振远坦称,过去他也不知道,而当获悉的那一刻,他震撼了,“很多人觉得‘低碳生活’离自己很远,其实不是,这不,我今年戒了烟、天天拔插头,就是在为‘低碳’作贡献。”“从点滴做起,加入‘低碳一族’一点也不难。”在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三学生聂鑫告诉笔者,他在网上查了,少买一件衣服、少浪费一些饭菜、多吃些素食,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今年,保定市印制“低碳城市家庭行为手册”,告诉市民生活中应注意什么,怎样减少碳排放。比如,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以步代车;引导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科学合理使用家用电器等。
保定市低碳城市研究会会长马学禄说,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居民知道,只要用心,生活中处处都可环保。节约就是一种环保,也是减少碳排放必不可少的行为。
这个城市,低碳教育正在“从娃娃抓起”。11日下午3时许,下课铃一响,保定高新区小学一年级三班的小“开关管理员”,马上关上了教室的电灯开关。在这所学校,吃饭不剩饭,会成为“节约小标兵”;有变废为宝小制作,会是“校园小巧手”。“今天你低碳了吗?”成为孩子们挂在嘴边的话。
应用低碳技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车行保沧高速,一见到‘头顶’太阳能电池板的路灯和交通信号灯,就到保定了。”12月10日,长途货车司机陈四明说。
在市区,这两年最醒目的改变,莫过于触目可及的蓝色———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色彩。连日来,笔者在保定采访,仰望天空、搜寻地面,发现这抹“蓝色”已经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
“累计发电量285241.1千瓦时,二氧化碳减排量267.1吨,二氧化硫减排量1吨……”12月11日上午9时05分,记者在保定电谷锦江国际酒店大堂的电子显示屏上看到这样的数据。这家中国目前唯一的五星级太阳能酒店,其玻璃幕墙全部是太阳能电池板。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