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资源瓶颈
“LNG(液化天然气),西方人称它为绝对清洁能源,而且是可以移动的能源。10年前,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东西。”孙广信说。不过,他在LNG业务上最初的尝试,并不成功。
2002年,广汇集团与中石油旗下吐哈油田分公司签署了期限长达15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在鄯善建立了年产5亿立方米/年LNG的基地。2004年,因销售不畅,广汇购买了数十辆奔驰重卡,长途跋涉,将LNG运往内地和沿海城市。然而,由于在上游没有自己的气源,加之运输路途遥远,广汇在LNG道路上一度停滞不前。
以深圳为例,2005年4月,深圳居民消费的第一罐LNG,便由广汇供应,但一年后,来自澳大利亚的天然气开始供应深圳,且到岸价仅1.6302元/立方米。目前,深圳当地的天然气80%从澳大利亚进口。而在上海等地,广汇LNG的直接竞争对手,是中石油的西气东输一线。但广汇的天然气亦由中石油供应。
在上游,没有气源,在下游,到达最终用户(城市居民)的成本过高,广汇LNG陷入困境。
突围首先从上游开始。在哈密淖毛湖投巨资建设煤化工基地,正是广汇为突破LNG上游气源瓶颈的重要举措。
“中石油通过几千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将西部的天然气位移到东部,去替代煤。而广汇却企图通过煤化工项目构筑LNG产业链,就地替代石油。”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如此解读广汇此举。
据孙广信介绍,目前,广汇股份和广汇集团分别拥有哈密淖毛湖 17.7亿吨和48亿吨优质露天煤矿。此外,广汇股份还拥有准东富蕴县的煤矿。广汇的操作思路是,通过这个现代煤化工项目,先获得煤制天然气(SNG),再转换成液化天然气(LNG)。
为打造LNG产业链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广汇股份在哈密淖毛湖的煤化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4.55亿元,前期已投入40多亿元。
不过,虽然这个项目一年多前就已上报,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曾为这个项目动工剪彩,但相关批复文件却至今没有下发。“那个文件最近已经在国家发改委领导的办公桌上,所有的程序都走完了。明年9月,这个项目就要投产。”孙广信称。
除了正在筹划的“煤制气”,广汇在获取油气资源方面,亦有重要突破。
11月9日,广汇股份董事长王力源结束了卢森堡、荷兰的欧洲之旅。他此次海外之行的任务是,办理广汇股份收购哈萨克斯坦斋桑油气区块49%股权的交割。“我们为这个项目奋斗了3年,现在已经付款了,现在,所有的程序都走完了,项目已经启动了。”孙广信说。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由一家民营企业成功收购境外油气区块。“其实,中国的大石油公司都跟哈方谈过,但最后都告吹了。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广汇的办事效率和投资速度博得了外方首肯,加上去年石油价格下跌,广汇抓住机遇,只用很少的钱就拿下了49%的股份。”一位知情者透露。
资料显示,斋桑区块总面积8300 平方公里,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最近处离新疆吉木乃口岸仅 20公里。在已勘探的320平方公里区域内,石油地质储量达1.3吨,天然气储量达120多亿立方,伴生气约70亿立方。
广汇方面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明年原油产量要达到10万吨,天然气产量5亿立方米,并计划再投资3.5亿美元,进行新的勘探开发,争取后年的石油产量翻1至2倍,3年内年产超过50万吨。
谈及“获得斋桑油气区块的开采权的意义”,孙广信称:“我是军人出身,我认为这件事的意义,就像当年解放军取得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一样。”
孙广信此语并不为过。5年前受制于“资源”瓶颈的广汇股份,如今已拥有五大“气源”:向中石油采购、煤化工、哈沙克斯坦油气项目,以及境内、境外的零散气源采集。
在上游供应获得保证的同时,广汇还收获了成本优势。
据了解,广汇拥有的淖毛湖露天煤矿,开采成本仅为 30元/吨,“我们的煤田是优质煤田当中最好的,储量非常丰富”,而斋桑油气区块,“我们的开采成本也很低,每桶油仅约23-25美金”,孙广信对此颇为得意。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