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企业本事十谈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09/11/6 17:14:08   
>> 相关新闻链接
·明年经济政策或将"调焦" 对准"调结构防通胀" ·攻城记:沃尔玛进广州
·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将二次回落 ·国有银行上市便宜了谁?
·四季度中央的投资力度不会放慢 ·国资委大规模核查投资落实
·中国“应变”反倾销进行时 ·石家庄市民即可申请廉租住房
·河北产“葫芦兄弟”将亮相世博会 ·唐山新势力倒逼老商圈

  一、企业需要有真本事。辞书曰:本事乃胜任工作的技能;古人云,“本立而道生”。企业也是一样,只有具有真本事,企业才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近走远,乃至成为“百年老店”。没有真本事,只会作秀吹泡泡,风光一时,昙花一现,如同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腹中空;大风一刮、大雨一淋,就会“秀”将褪去,事将难成。前些年一些“明星”企业的陨落,就让人们唏嘘不已。

  二、企业需要有多种本事。社会是多层次的,工作是多领域的,企业的本事也需要多方位的。有“硬”的,如品牌、专利、利润;有“软”的,如文化、精神、价值。软硬配合,相辅相成,才能使企业的本事发挥出真正的威力与效力。否则,就会出现木桶理论的“短板效应”。市场经济的风险往往是来自多方面的,单一的本事扛得了一时,而撑不过一世。好企业的真本事也许很多,择之要者可列为四个方面:创新本事、盈利本事、聚心本事、感召本事。

  三、企业创新的本事是最重要的。其主要反映在创意上。其精义在“创”,其表现是“意”。创,就是干前人没干过的事,吃前人没吃过的饭。如果一切都是“现成饭”,岂能叫创?如果一个想法、一个点子、一个产品,随便都有人能说个一二三四,岂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创意?创意,总是陌生的。这种创意的物化载体是专利。专利,不仅是科学的产儿、技术的瑰宝,而且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没有或缺少专利,企业近走或许勉强可之;远走,则必然气喘吁吁,难以为继。新,就需要创意,就需要专利,就需要把专利用在产品或服务上。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就是通过创新形成技术垄断,在一定的时期内获取超额利润。

  四、企业盈利的本事主要表现在“采”与“榨”上。采,就是采取。这种采取,如石油工人的采油,靠把深藏地下的原油举升到地上。这种采取,也叫开源,企业只有靠开源,才会使利润滚滚而来。榨,就是榨取。这种榨取,如靠压力把花生、芝麻、向日葵、橄榄等物体中的油液压挤出来。这种榨取,也叫向内使劲,从管理的角度看,是节流,企业只有节流,利润之百川才能赴海成汪洋。正如企业员工所言:“只增产,不节约,等于买个没底锅。”开源具有理论上无限的可能,而节流只具有有限的空间。在相当的意义上,比起“榨”来,“采”更为关键,更需要创新。

  五、企业聚心的本事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文化文化,靠“文”而“化”。这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化”什么?化成对人有凝聚力,对事有执行力。凝聚力不是表现在高门大嗓上,而是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平等感、自豪感,从而在内心深处生发出强烈的归属感,就是形成“命运共同体”。执行力主要表现在对决策者、管理者的要求知而能信,信而能行,行而求好,且诚心诚意、舒心坦然地把“劲”掏出来,把“智”献出去,从而使并非一个人的团队变得好像一个人,从而不仅使“近悦”,而且使“远来”,形成“人才高地”,拓展企业领地。

  六、企业感召的本事主要聚焦在影响力上。如果说凝聚力是对“内”,那感召力就是对“外”了。这影响力不是自我炒作,而是社会所广泛认可。首先,这种感召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持续打磨,形成消费者自觉忠诚的品牌美誉;其次,是以持续稳定的经营业绩,使企业的管理模式、工作环境、发展远景等得到公众的肯定;最高层次是,企业通过吸收就业、自觉纳税、履行社会责任,使其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文化底蕴等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而不仅仅是开了几次现场会、国际研讨会,也不仅仅是办了几次展览、接纳多少人参观等热闹场面。当然,一个具有感召力的企业会自然而然地吸引着人们参观访问、研讨交流,这也是一个实实在在地传播思想、散发精神、提高影响力、扩大知名度的过程。

  七、企业的本事有“正”、“奇”之分。正,是一贯的长久之策;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早在2000多年前,老子就发出了“以正治国,以奇用兵”的忠告。这种忠告,同样适用于当今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从来不可能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风调雨顺,一路绿灯。发展有时也会遇到危机,而面对困境与危机,企业当然可以用一下“奇兵”,如收缩战线,员工放假,甚至申请破产保护等。但在正常情况下,还是要靠以“正”治企的。以“正”治企,就是规范治企。规范,就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靠制度控制利益,用文化驾驭思想。可以说,企业的本事并不是不会有失灵的时候,只是永远不要被失灵吓倒罢了。企业真正的本事是不会由于风吹雨打而褪色甚而被淋成一堆黄土的。因为,真本事自有真金身,太阳出来,照样会放出异样的光彩。

  八、企业的本事是实践,不是教条;是航行,不是停泊。所以,实践这种本事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丰硕的成果,无疑令人欣慰;精彩的过程,同样令人兴奋。面对前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恐惧、不止步,更不后退,而是探索新途径,设计新方法,寻找新亮点;在发展的过程中不独享“美味”,而是与众多企业与消费者共享社会进步成果;在规划“上台阶”的蓝图时,既对现实负责,更对未来负责,思前想后喊一字,瞻前顾后跨一步;在对现实各项工作的领导与指导上,既“撒得开”,又“收得拢”,更“打得响”,犹如弹钢琴,虽十指都动,但重心突出。

  九、企业要有本事关键是企业决策者有本事。企业选准选好“头雁”是重要必要至要的。“头雁”的胸襟、视野,才识、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走向。好的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往往是“三个第一”:国家利益第一、企业利益第一、员工利益第一,自己排在最后。

  十、企业的本事最后要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再新的技术、再自动高效的生产线,也需要有技能、有责任、有激情的人来操作;再新颖的创意、再高明的决策,也需要整个团队的力量来实现。在现代经济社会,人力资源是最宝贵、最核心的资源。一个卓越的企业,一定不仅仅是靠生产线的运转、靠制度规章的严峻,而是器重于员工的自觉投入。  

     (作者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