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由政策性机构转型为商业银行在国际上没有可循的经验,而开行改革又是我国这类银行改革的第一家,有很强的实验性。只有把握中国现在的特点和现代化先进银行的特征。国务院对改革意见明确,开行改革后为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战略服务。这样的定位不同于传统的储蓄商业银行,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生态建设的需要,也符合开行的历史与现状。从我国发展国情和阶段性特征来看,中长期业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西方国家已经走过了建设阶段,完成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经济以消费为主,银行主要经营零售业务或中间业务。而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基础设计建设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要求非常迫切,急需中长期融资强有力的支持,急需把重组的居民储蓄,社会剩余资金转化为中长期建设资金,打通融资瓶颈,避免短剑长用的期限错别风险。这次金融危机中,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城市面貌等重场基础设施、农民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汶川地震后重建占国家4万亿投入的82%。开行作为中长期投资银行有这方面的优势,在平抑经济周期波动中能够而且正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服务国家战略看,需要有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开行改革以后,仍归国家全资所有。在市场化、商业化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从维护金融生态看,需要为不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既要有短期、零售的储蓄银行,也要有中长期批发的债券银行。我国不缺少优质的储蓄银行。如果开行放弃自身特点和优势,变成一家传统商业银行就会加剧我国银行体系的同质化、浪费中长期投资资源。
从开行的业务特点来看,是中长期贷款银行,资产中83%为贷款。远远超过工农中建四家银行48%的平均水平。贷款主要投向符合政策导向,政策导向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战略的项目,具有时间长、数目大、集中度高的特点,是我国第三大债券发行体,外币债券最大发行体。存量债券余额3万多亿,占传统资金来源的90%。开行是开发银行,业务对象集中于政府类客户和大宗项目,业务比较单一人员不多,机构网点只到省级,因此开行既没有条件也不可能变成储蓄性商业银行。只有立足自身业务的特点,在实践中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的路子。由此可以看出开行改革不同于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在既有的商业银行的框架和模式下进行,开行改革是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为商业银行,既要转制又要转型,跨度很大。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经济下行的不利外部环境下改革,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会更多,难度也更大。
第三对开行改革和发展的思考。目前从落实国务院的开行改革方案来说,开行改革工作基本到位。但真正实现转型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来走,需要系统谋划,平稳推进。
一转型过渡期不可能一蹴而就。新加坡发展银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等同类银行商业转型政府都给了相当长的过渡期,在政策支持、风险监管等方面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二债期稳定是关键。债期稳定开行立身之本,一旦取消债券零风险的政策,开行基金来源就会成为问题。由此造成金融机构交叉违约,带来的系统性危险,危机国家经济安全乃至社会稳定。债券银行发债与储蓄银行吸储是两种不同的经营安排。国家对储蓄银行给予吸储特许权和管制率的支持。对债券银行给予债性支持,是保证两类银行稳定运营的政府支持的政策基础。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务院在部署开行改革时已充分考虑了这点,对开行债性的稳定做出了阶段性的制度安排。
三监管标准应区别对待。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法等监管规则,主要针对储蓄类的商业银行。开行由于业务特点不同,很难适用。因此应研究建立符合债券类、批发性、中长期贷款银行的标准。
四积极推进开行发展战略。开行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转型要求制订与其他商业银行有所区别的发展战略。实现差别化、错位发展,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强化风险管理通过市场方式和商业化运作,更好地服务无名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
女士们、先生们,开行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将做好长期实践探索的准备,努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机构,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长期信用银行发展之路。最后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