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认为,目前的政策基调应该保持基本稳定直至今年末,并在明年初开始转向中立。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人民币升值等紧缩措施在明年上半年不太可能出现。
如何掌控“适度宽松”这个原则,央行当前的选择就是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利用央行票据进行调节,也即数量性的调节先于价格性调整。有专家认为,如果第四季度GDP超过10%,资本的流入开始加强,数量性调整的力度一定将加大。
“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频繁一点。”金岩石说。
力度——
信贷投放将维持相当规模
今年10万亿左右的信贷投放规模是合理的,由于其中的中长期贷款占据大多数,因此明年的信贷惯性也需要新增贷款维持在一定规模,有专家预计在7万-8万亿元。
对于今后信贷投放的规模,业界和官方的声音基本一致:将维持在一定规模,但一定会少于今年。中国今年前9个月累计发放贷款接近9万亿元人民币,远高于此前设定的全年5万亿的目标下限。
曾任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强调,“明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宜保持稳定。只要不发生剧烈的形势变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格局不要改变,明年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和新增贷款规模只宜做小规模调整。”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也表示,明年新增贷款量将不低于8万亿。
“在保八的目标还没有实现之前,两个数字很关键,第一就是股市不能掉到3000点以下,第二是保持25%左右的货币投放。”金岩石强调。
数据显示,9月份的信贷投放增幅为29.31%。
对于今年上半年7.37万亿元的天量信贷投放规模,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可持续的。因此,在7月份央行即提出,下一阶段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并注重货币信贷增长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于是,到了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开始回归“适度”宽松。以新增贷款为例,7月3559亿元,8月4104亿元,9月5167亿元,10月也有望维持在5000亿元左右,下半年来新增贷款额度比较均衡且稳定,不像上半年各个月份那样差距较大。因此,从三季度开始货币政策真正体现出了“适度宽松”,并且“适度”成为关键。
“上半年如此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下半年肯定有自然延续的过程。这一轮信贷扩张不会带来问题,反而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会,实现西中东部以及内外贸的平衡发展。”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指出。
今年10万亿左右的信贷投放规模是合理的,由于其中的中长期贷款占据大多数,因此明年的信贷惯性,也需要新增贷款维持在一定规模,郭田勇预计在7万-8万亿元左右。
从业界对明年新增贷款的判断可知,要实现这个目标,货币政策就不可能马上转向,为了保证经济进一步稳固回升的态势,监管层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干涉资产价格泡沫的短期存在。
现在中小银行已经成为信贷投放的主力军。根据央行的数据计算,在9月份5167亿元的信贷规模中,有约4000亿元为中小银行发放,在10月份的信贷投放中,中小银行也将占据“大头”,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规模的“上量”,在保证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补给线”的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动力。
“要做到信贷投放‘有保有压’,关键在于银行的投资取向问题,上半年的信贷结构整体来说是放多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的经济运行要紧缩信贷节奏,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还是需要义无反顾的坚持。”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经济的拉动仍然需要信贷的支持,而“有保有压”则体现在保证信贷规模与具体的项目相匹配已经中小企业生产信贷的需求。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