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挖掘省会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日前我市编制并初步完成了《城市文化设施规划》,该规划根据省会都市区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结合文化设施的自身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重点结合市区“一城三区”的功能布局结构,规划建设“三心一带一区多点以及均衡分布的文化服务网络”的空间形态布局结构,彰显出省城自身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打造三心。扩建河北省博物馆、图书馆,结合省科学技术馆,形成以省文化广场为中心的省级文化中心;随着旧火车站南迁,将旧火车站改建为市博物馆,将与正太广场和毗邻的历史文化街区浑然一体,成为石家庄市的又一标志性的文化中心;随着滨海新区的建设,在新区的起步区建设一个集大型文化演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作为石家庄市又一核心区域。
拓展一带。未来,我市将以滹沱河为载体,沿河建立文化景观带,串联沿河的文化设施,创造石家庄市独特的燕赵文化氛围。滹沱河不但拥有美丽的沿河景观,还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传说等文化元素,沿河文化长廊既包含正定古城、老城区又连接滨河新区、东部产业区。沿河现状主要是正定古城,随着石家庄市新区北跨,在新区规划新的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打造石家庄市新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组团。
深挖一区。正定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河朔之根本,正定古城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正定文物古迹众多,拥有隆兴寺、临济寺、文庙、澄灵塔、须弥塔、凌霄塔、华塔等7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正定名人荟萃,秦代赵佗、三国赵云、宋代范仲淹、民国王士珍等从这里走出,在中国历史绘出自己潇洒的一笔;正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常山战鼓、高照等2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正定古城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创新,建设一系列的文化设施,正定博物馆、元杂剧博物馆、非遗博物馆、名人纪念馆等,结合旅游市场规划书画古玩市场、提升燕赵文化街等,为正定文化发展提供舞台,进而推动石家庄整个区域的文化发展。
构建多点。考虑均衡布局的要求,在城市裕华区、长安区、桥东区、新华区以及桥西区通过各区文化馆、图书馆的集中布置建设,形成五个空间分布较均匀的区级文化中心;依托藁城、栾城、鹿泉三大组团现有的文化设施,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博物馆、图书馆以及科技馆等文化设施,形成县级文化中心。使整个石家庄市区文化设施形成均好、有序、健康的布局系统。
均衡网络。从满足群众日常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和人口指标,建立覆盖全市街道、乡镇的以公共文化活动中心为主,联络各居住小区文化站的基层公益性文化服务网络。各社区以居委会为基本单位,建设社区文化中心,并且规定建设开发商将建设资金的1%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并且每1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应该建设至少300平方米的文化设施。各乡镇应该利用国债资金和省市政府的扶持资金建设综合文化站,争取建设一定的户外场所。各村在政府资金的帮助下,尽快建设属于自己的农村书屋。
“良好的文化设施空间形态结构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将文化立市的理念落到实处。”市规划部门表示,根据规划我市将进一步挖掘石家庄的文化资源,提炼石家庄的主题文化,如药都文化、铁路文化等,避免“千城一化”,把石家庄的文化个性尽显张扬,将石家庄的城市时代拉进城市主题文化时代。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