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梁世芳记者高振发)承德市以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地区建设为契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一二产业衔接。目前,该市已建立食品饮料、错季蔬菜、优质果、食用菌、马铃薯、畜牧养殖等10大优势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54.4%,龙头企业236家,年经营额100亿元以上,为农民增收50多亿元。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工作思路,该市科学规划产业链条,打造出“林业基地—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废弃物—蛋白饲料—畜禽养殖—粪便肥料—还林(田)”、“玉米—酒精(白酒)—酒糟—蛋白饲料—畜禽养殖”、“秸秆—饲料—养殖—沼气池—沼渣、沼液—果品、蔬菜、食用菌”、“山杏—杏核—杏仁、杏皮—杏仁露”等工农两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食品饮料、错季蔬菜、优质果、食用菌、马铃薯、畜牧养殖等10大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直接受益农户50多万,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提高科技含量,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培育推广110多个高产优质动植物新品种,开发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60项,建立了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1处,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万亩。平泉县食用菌发展到1.5亿盘(袋),年产鲜菇80万吨,成为“中国食用菌之乡”,并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兴隆积极创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引进、转化与应用,制定了《无公害山楂生产技术标准》、《绿色山楂生产技术标准》和《有机山楂生产技术标准》等3个技术标准,建立无公害山楂基地3万亩、绿色食品山楂基地2万亩、有机果品山楂基地5000亩,开发普朗原液和山楂醋酸软胶囊2个新产品,山楂加工企业创利税1亿元,为农民增收0.9亿元,拉动相关产业收入0.7亿元。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