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王永利:中国银行业危机中崛起 实力还是运气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更新时间:2009/10/30 15:22:46   
>> 相关新闻链接
·舒圣祥:强拆大楼换不来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李华芳:依靠市场力量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唐山钢坯价格成国内市场风向标 ·工行唐山分行办理曹妃甸工业区首笔国内信用证1.
·邢台市工业经济逐月回暖 ·邢台 “引凤还巢”工程做大做强了临西轴承业
·承德县食用菌果品深加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百年沱牌酒全国上市
·石家庄11月15日开始供热 ·前三季度河北省商品房空置面积增长186.9%

王永利(中国银行副行长)

2007年,中国有了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独拥以市值计算的世界前五大银行中的3个。2008年, 工商银行税后净利润达到1112亿元,成为全球赢利最多银行,傲视曾经高高在上的外国同行。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成为存款最多的银行。与六年前国外“技术性破产”论比起来,中国银行业崛起的图景展现在眼前。

中国的商业银行真的进步如此之快吗?还是仅仅因为中国商业银行“涉水较浅”造成的?中国银行业在危机中的崛起究竟是依靠实力,还是仅仅靠好运气?

世上从来没有脱离实力的运气,任何运气都要求一定的实力。没有健康的资产结构、充足的资本、审慎的监管、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机遇也可能成为陷阱。

首先,中国银行业的成功改革提高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政府已经基本放弃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政府部门已经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商业银行决定贷款的自主性。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也为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问题带来了可能。另外,《破产法》、《证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订和完善使得商业银行所处的制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银行业改革中,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方案受到决策者的重视,分离历史包袱与新业绩表现有利于硬化商业银行的“预算约束”。

商业银行也进行了财务重组、引进战投、上市的自身改革。有鉴于前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企两制”的教训,改革者们毅然选定了艰难但却是彻底的整体改制之路,从而一步到位地把国有商业银行全盘装进了现代股份公司的框架。

其次,人民币升值客观上帮助银行避开危机。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开始对美元升值,由于外币资产存在显著的汇率风险,因此,一些商业银行也自2006年开始逐步降低外币资产配置,这使得国内商业银行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幸运地降低了潜在损失。

另外所幸的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自2007年起就逐步调降了国内商业银行的短期外债额度,累计调降幅度高达50%,这一监管政策的及时出台降低了商业银行可能出于追逐利润原因发生的大量积累短期外债的可能。从而保护了中国银行体系在2008年下半年较少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惊涛骇浪的冲击。

要知道,如果一方面本币贬值严重,一方面存在高额外债,那么以外币计价的本币债务负担就会大幅提高,金融机构破产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这是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的常见现象。

第三,在业务上,中国商业银行稳定的负债结构避免了流动性危机的发生。

从负债结构来看,大部分上市银行均以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存款占比接近或超过90%,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得以幸存的救命稻草,也是幸免于难的投资银行全部转为商业银行的原因。

中国商业银行的贷存比自20世纪90年代超过100%的水平,至2007年已经降至75%,且贷存比纳入监管指标内,国内商业银行在2008年四季度前贷存比必须保持在75%以下(2008年四季度后由于配合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政策,放松了股份制银行的贷存比要求),而美国商业银行的贷存比高达100%,欧洲商业银行的这一指标甚至超过110%。中国的银行体系主要依靠稳定的存款。因此,即使某家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困难也不会造成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丧失。

第四个方面,是央行和监管机构的作用。

金融危机向国内传导的途径,除了直接冲击国内商业银行以外,还可能通过对国内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的冲击向国内金融市场传导。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为国内外资银行提供了援助。与美联储一样,通过将一定标准的抵押品抵押给央行,外资银行获得了央行的人民币贷款,解决了一时的流动性困难,国内银行间市场的紧张气氛也得以纾缓。

另外,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也早已未雨绸缪。中国的监管机构早已在2007年就推动了国内外资商业银行的“法人银行导向”。中国银监会在2007年推出了只有外资法人银行能够在国内吸收小额人民币存款等引导政策,促使更多外资银行在国内分支机构转为法人银行,在国内的部分必须遵守中国的监管规定,监管指标对在华部分单独监管而与母公司经营情况无关,这样就切断了金融危机通过外资银行总部向分行传导,从而传导至中国金融体系的途径。

尽管中国银行体系经过近10年的改革实力大大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此次中国的商业银行能够较少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的重要原因,还是在于自身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外币资产整体占比不高,既不靠大量的外币借贷维持流动性,也没有对境外企业有大量的信贷头寸。

本次金融危机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无论从对流动性还是对资产质量的影响来看都不算严重,国内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收入还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利润。因此,尽管中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在2008年较其他商业银行高得多,但是我们确实不能沾沾自喜。

用一个比喻来说,骑三轮车的人,不能看到开汽车的人出了车祸,就认为自己已经遥遥领先于开汽车的人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将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演化为研究对象,将效率增长与危机酝酿剥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