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郭台铭是否在夸口,他的野心终归显得十分可怕。
2009年9月14日,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宣布进军国内3C及家电连锁卖场,明确表示未来3年内斥资百亿元新台币开出1万家连锁店,并将该计划命名为“万马奔腾”。鸿海集团还就如何快速开出1万家门店设计了两条并行的道路:一是利用旗下子公司广宇投资的3C渠道——赛博数码进行扩张;二是与国际自助式批发业务巨头麦德龙合作,共同出资开设卖场。
对于郭台铭的最新计划,诸多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旦鸿海计划付诸实施,最先受到冲击的将是国美、苏宁。多年以来,“美苏”为了抢国内“渠道之王”的身份已是水火不容,再增加一个搅局者,市场烽火必将更加炽热。但让业界倍感困惑的是,郭台铭一直不遗余力地在代工市场开疆拓土,他为何要涉入国内渠道这滩“浑水”?他又将以何取胜?
一拍即合
“鸿海集团与麦德龙的合作是各取所需。”一位了解二者合作内情的人士日前如是告诉《IT时代周刊》。
麦德龙是全球最大的“现购自运制”商业集团,于1995年与中国锦江集团合作建立了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并于次年在上海普陀区开出了首家门店。虽然该门店在开业的前两个月就创下了1亿元的销售业绩,但这家外资巨头在华的发展步子却非常迟缓。2003年,已经开出了18家门店的麦德龙掷下豪言,要在5年内再开40家卖场。然而,在接下来的5年间,它只开出了20家门店,仅是计划的50%!截至今年8月,麦德龙仅在国内开有38家门店,同期的沃尔玛、家乐福和百思买则分别拥有146家、138家和168家门店,且三者的销售能力并不比麦德龙差。与此同时,本土的大型3C卖场国美、苏宁也持续壮大,尽管麦德龙也有自己的3C产品零售,但在美、苏两家卖场面前,只是小巫见大巫。
2009年3月25日,麦德龙发布了2008年财报,他们在中国市场录得10.52亿欧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远远高出全球4.6%的平均增幅,这让麦德龙在强化中国市场影响力上信心满满,也更为迫切。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克哈德·科德斯表示:“作为麦德龙集团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中国应该在美化公司整体财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市场扩张?由于中国商务部及地方相关机构的审批周期太长,纯外资很难快速进入国内零售市场,与熟悉中国市场,且进入不受太多制约的企业合作成了最佳途径。对此早有研究的麦德龙高层很快就找到了早已有意进军国内渠道圈的鸿海。双方于今年3月以惊人的办事效率,签署了一份关于建立一家合资企业的意向性协议。
“关于这次合作,鸿海似乎有更高的热情。”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早在数年前,鸿海制定的“6C战略”中就包括渠道建设的规划,后来不知何故被搁置下来,直到在2008年底的一次内部高层会议上,郭台铭才再次明确指出“2009年将不遗余力地抢占国内IT渠道和家电连锁卖场”。而在3月份与麦德龙签署合作协议后,掩饰不住喜悦之情的郭台铭表示,此合作将彻底改变中国的零售格局,也使公司为客户提供直达终端的完整服务成为可能。
据了解,鸿海目前只通过旗下子公司广宇转投的赛博数码插手国内零售渠道,且赛博数码已是国内主要3C产品零售卖场之一。但鸿海发言人丁祈安解释说,赛博数码只从事物业租赁,并未参与渠道经营。与麦德龙合作后,双方将借助赛博数码加快市场拓展步伐。
8月31日,鸿海董事会决定加大3C零售渠道建设,投入1000万美元参与建立上海安心购商贸公司。此后,赛博数码重庆西区总部获准扩大市场辐射范围——以重庆为中心,快速布子昆明、贵阳、成都和兰州4个城市。
“上海安心购商贸公司是鸿海与麦德龙合资公司的暂定名字。”赛博数码总部CEO朱家义介绍说,双方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开出首家店面,届时,赛博数码将与麦德龙旗下的家电卖场梅地亚(MediaMarkt)并驾齐驱。一些长期与鸿海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家电生产企业也已经收到前者“调整手机、液晶电视、多媒体一体机和电脑等产品产能”的暗示,为未来的卖场供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