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世界很有趣,一方面大家觉得赚钱很难,一方面又比着提供免费。谷歌花费大量金钱、人力,来开发搜索引擎,为的是让人们免费使用;网上电影、音乐免费下载、以及各类免费资源层出不穷;还有很多的志愿者,乐此不疲地为维基百科义务增添新的条目,为开源软件免费贡献时间、精力和智慧;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求助,顷刻也会有成千上万的网友,以各种方式提供免费帮助……
“免费”,与其说它是一种商业模式,一种可以统摄未来市场,又可以挤垮当前市场的商业模式,不如说它是一种资源垄断,或者说是一种对资源实行弱性垄断的竞争方式。今天的互联网就是对它最典型的诠释,“免费”也因此被称为互联网模式。
在这种资源性垄断上,微软无疑做得很出色,为此曾遭到不少的嫉妒和官司。它不仅灭杀了现有的竞争对手,还灭杀了潜在的竞争对手,甚至防微杜渐,把未来可能的竞争对手一同消灭在萌芽中。时装也是,很多业内的领袖人物,他们先前的免费体验,让后来的追随潮流者买单;名人效应也算是它的一个变种。
免费是不可逃避的,它不仅是一种用户个人的商业体验,还是一种未来竞争的生存法则。我已经有好几部免费手机了,这不完全是我贪图便宜,而是一种不得不的“绑定”。别小看一个电话号码,选择它的沉入资本很高。有个号码不觉得,一旦更换起来会有很多麻烦。正如经常跳槽的人一样,人们对经常更换手机号码的人不会太信任。
是啊,建立信任都那么难,不是迫不得已,人们不会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既然如此,那沟通费用就成为每月必须支出的预算。这样一笔预算,整合起来该是一块多么诱人的蛋糕,必然引来相关利益者的疯抢。于是,各种诱导措施层出不穷,免费手机就是其中一种。诸如此类的免费还有很多。
免费不是花钱赚吆喝,而是有其更深的商业目的。其秘密就在如此:用某种产品的人越多,感到不得不采取同样做法的人就越多。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一开始默许盗版在中国的泛乱,大家的“免费使用”帮了它的大忙,吸引大多数软件开发商创造大多数能够在其上运行的程序。就像Office一样,由于你希望能与其他人共享文件,因此,你倾向于使用大家都使用的相同程序。
免费的表现形式很多,无论是渐变式的资源弱垄断,还是资源性垄断的强掠夺,其实,两者没什么两样。都是殊途同归:造就一个赢家通吃的独霸市场,获取垄断租金式的垄断利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是告诫修行人,修行的功夫每增高一尺,魔王所设置的障碍也随之增高一丈,几乎时时处处都有魔障,只有保持正念,方能抵挡各种诱惑。也正是这样的贪欲,给商家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人们常说:“水清则无鱼,人查则无朋。”所谓市场经济,我认为是空间经济,没有空间,哪有市场,更没有经济。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就是说,天上有多少个馅饼,地上就有多少个陷阱。免费,已不再是促销工具,而是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更是一种商业运作的资源垄断模式。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