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 助益国民经济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既得益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随着资本市场各项功能逐步健全,它更推动了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引领一系列企业制度变革,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2004年初《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系统阐述了发展资本市场的任务、目标、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正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亦为中国资本市场前期相对粗放的发展阶段画上句号。
此后,整个经济、社会体系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从“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到“提高证券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再到“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生转折性变化,规模、质量、效率大幅提升。
今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各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竞争力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起落更迭,我国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也日益增强。
权威数据显示,在市场快速扩容的2007年,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GDP的132.6%,此后尽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截至2009年7月底,162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占2008年GDP比例仍达约95.4%。
证券化率的快速提升与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中国人寿、宝钢、大秦铁路等一批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实现上市密不可分。19年来,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布局日趋丰富,产业结构由以传统工商业为主向制造业、电信、电子、能源、石化、金属、交通等基础和支柱产业为主的格局转变。
随着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逐渐发挥,资本市场加速了社会资源向优质企业的集中,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通过鼓励和引导符合产业政策、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促进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03年至2007年期间,共有近600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强的大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为企业提供了与国际资本更有效、公平地对接的平台。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使中国资本市场在制度上与国外市场根本性的差异得以消除,国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平台更好地获得了国际资本的认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也借此悄然展开。
近年来,创新型国家战略提上议事日程,资本市场也通过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直接融资、资源再配置的渠道,助其做大做强。
历经十年的缜密筹备,今年来创业板市场建设稳步推进,首批创业板IPO企业上市也进入读秒。可以预见,数量众多的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将在创业板正式开通后获得资本市场平台的良好服务,而创业板的示范效应,也将继续在未来对拉动民间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完成经济发展战略性转型做出扎实的贡献。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