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高薪门”事件
当国内各大券商纷纷采取降薪、裁员方式来应对熊市之际,国泰君安证券却大幅提高薪酬及福利费用至32亿元,较年初预算数增长57%,按照国泰君安3000多人的员工计算,平均每个人的收入达到了让同行瞠目结舌的100万元。“高薪门”一爆出,舆论一片哗然。
彭铁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国泰君安舆情监测机构在第一时间捕捉到这一信号,通过分析,跟踪,查对,确定事关重大,立即起动危机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
2月6日,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小霞答记者问。也是在当天,国资委和保监会负责人同时重申限薪令。他们都没有批评国泰君安。稍后国泰君安证券新闻发言人用具体数据作了有力的回应和解读。此后,网民追问大幅减少。国泰君安高调宣告公司十年大庆及其成果,主导舆情议程设置。一场危机应对画上了较完满的句号。
黄光裕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调查
2008年11月27日,北京市公安局证实,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调查。2009年8月7日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证监会)正式公告,香港高等法院已经发出临时强制令,冻结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00493.HK)前主席黄光裕、其妻杜鹃女士及两家公司的相关资产,涉及金额达16.55亿港元。
李勇峰(证券时报舆情监测室分析师):
对国美电器而言,黄光裕事件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危机事件,正足以考验其舆情应对与危机公关的能力,而国美交出的答卷并不那么令人满意。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而不是沉默、失语,是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顺利化解危机的第一步。
保育钧[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顾问、中华全国工商联前副主席]:
有人从黄光裕案再次谈起民营经济的“原罪”,我认为这个提法是很不科学的,不能把发生在具体人身上的个别事件不加分析地扣在民营经济上。民营企业的违法现象,归根结底是经济运行的政治社会环境不够健康,权力在配置资源。
中石化“天价吊灯”事件
2009年7月13日,一个名为“朋友去中石化参观了价值1200万的天价吊灯”的帖子在网上迅速传播,很快成为各大网站和论坛上的头条和置顶,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与声讨。
何刚(国际金融报总编辑):
中石化澄清吊灯没有那么贵,不是1200万,只有150多万。或许是实事求是的解释,引发的是更大的公众反击和传闻似乎坐实的兴奋。因为这种不恰当的公关应对,天价吊灯事件必然成为公司危机与暴利行业挥霍的典型。值得称道的是,在这一事件中新闻主管部门并没有过多地介入干预,对于公众普遍的怒火和媒体明显的倾向性,保持了克制态度。
温州“移动门”事件
据媒体报道和网友爆料,2009年9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电信员工发现一辆中国移动通信的现代瑞风商务车里移动员工“测试电信网路”,车中摆放着200余部电信手机,并且均处于通话状态。这一事件被发现后,在网络上争相被转载,一时间成为了公众热议的话题,故称“移动门”事件。
周边(证券时报舆情分析师):
浙江最近爆发的“移动门”事件,在短短数天时间就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暴露出当今社会中企业道德、企业伦理准则的丧失。违背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即便能获得一时的短期利益,从长远来讲也是得不偿失的。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