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播到腾讯微博

漫画/王伟宾
河南商报 (微博)记者王向前
近日,商报连续推出关于退休年龄的报道,读者反响强烈。
其中,最牵动人们神经的就是“延迟”二字。
一定得延迟吗?还有没有其他的路子?如果真的必须延迟,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延迟退休
专家认为这是必然趋势
延迟退休年龄,是一个敏感话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放出退休年龄延迟口风,每次都引起轩然大波,引发国民讨论。
赞成者与反对者皆有,但反对的永远占绝大多数。
反对声如此强烈,为何还要讨论?
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中发现,不管民众怎么反对,受访专家以及政府官员都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当然,这个“必然”背后,也有两个不同的理由。
理由1
养老金支付压力论
讨论最初是由国家养老金面临巨大缺口,出现支付压力引起的。代表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他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导致退休人口比重加大,威胁到养老金制度长期的财务可持续性和支付能力。
他甚至称,由于退休人数增多,长期来看,目前的养老制度是绝对不可持续的。“一切参数假定都不变,我们的制度将在若干年后陷入财务风险,影响退休人老年生活。”
作为学者,他必须指出问题并呼吁改善。怎么改善?延迟退休年龄成了他的唯一选择。
郑秉文解释,在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里(中国的统账结合因为个人账户基本都是空账,可以看做现收现付),有三个参数是最重要的:替代率、缴费率和退休年龄。
替代率是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替代率越低,养老金支付压力越小。郑秉文说,目前养老金制度中的替代率已经比制度设计时低了许多,不能再降低,政府正在想法提高。
上调缴费率是一个办法,国外一些国家曾用此办法解决养老难题,但这不适用于中国。中国职工的缴费率为8%,高于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缴费率;单位的缴费率是20%,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是名列前茅,这两个提高都不容易。
“剩下的只有退休年龄了。”他说,“经过比较后发现,在中国人预期寿命增加后,只有这个参数是有调整空间的。”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