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委第九届常委会第1次会议和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规划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打造工业强市为目标,以六大产业基地、十六个工业聚集区和二十八个特色产业园为依托,打造特色突出的中部都市区高端优势产业带、东部平原特色产业带、西部太行山区生态友好型产业带,逐步形成中、东、西良性互动的工业空间开发新格局。
目标任务
总量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速度保持15%以上,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3400亿元以上,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45%以上。
质量
效益目标
“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速度保持17%以上,到2015年,利税总额达到1450亿元,其中税收贡献达到550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0%以上,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社会
效益目标
增强工业投资的社会效益取向,提高工业投资发展的就业弹性系数,建立工人工资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机制,让工人公平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和国民经济效益。“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累计创造就业岗位25万个,工业企业人均工资水平年递增10%,与经济增长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解读
工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优化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轻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逐步形成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为重点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空间布局
根据功能分区和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中部上水平、东部求突破、西部调结构”的要求,以六大产业基地、十六个工业聚集区和二十八个特色产业园为依托,突出点线面结合,强化梯度聚集,培育优化产业园区,打造特色突出的中部都市区高端优势产业带、东部平原特色产业带、西部太行山区生态友好型产业带,逐步形成中、东、西良性互动的工业空间开发新格局。
中部都市区高端优势产业带
中部都市区高端优势产业带,包括石家庄中心城区,藁城、鹿泉、栾城等三个组团县(市)。要实施空间北跨和产业东移,建设正定新区和东部产业新城,彻底改变老城区过度集中的发展模式,形成“一城三区”组团式功能布局结构。三个组团县市要发挥各自优势,突出发展特色,承接主城区工业疏解,培育都市经济区工业增长点。
老城区
东部产业新城
鹿泉市
以改造、提升为主,加快人口、工业的外迁和疏散,适度发展都市工业。城区内禁止新建、扩建污染型项目,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传统粗放型工业企业退出步伐。
以打造低碳、智慧、生态新区为目标,大力培育生态环保科技研发转化、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建设以高端产业为主导的新城区。
以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依托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区域品牌,集中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精密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石油化工、纺织服装业,打造石家庄工业发展新高地。
重点发展循环化工、生物产业,鼓励发展食品、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点推进藁城市工业新区建设,限制发展高污染、高耗能项目。
重点发展信息产业,鼓励发展大型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环境友好型工业,限制发展石灰生产项目,禁止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现代中药产业,鼓励发展食品、化工产业,限制发展高污染和高耗能项目。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