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
制图/孙涛
■中心城区突出现代服务业
■都市区北跨南优西控东延
本报8月11日讯(记者王峻峰、马朝丽)今天,石家庄市规划审批委员会第24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石家庄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规划》明确了中心城区、都市区和市域近期建设目标:中心城区重点建设现代服务业;都市区建设重点是北跨、南优、西控、东延,奠定“双核、双轴、双带”的空间结构;市域近期重点建设大西柏坡、东部产业新城、空港产业区、正定新区、南部工业区五个战略性地区。力争早日把石家庄建设成为城市功能完善、城乡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越、城市风貌特色显著的现代化省会城市。
中心城区突出现代服务业功能
中心城区将突出现代服务业功能,结合城市更新,重点推进新客站地区、中山东路繁华片区、南茵河娱乐片区、槐安西路商业商务综合区、胜利大街沿线区域、东北商业综合区(东北工业区改造)、和平西路综合商务片区、省军招区域、民俗文化街九大综合片区的改造更新,将其打造为石家庄市的繁荣片区。
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以上。规划新建东垣故城遗址公园、西北公园、南部公园、西南公园、滨河公园、珠昆公园、工业遗址公园、胜利公园8个市级公园,新建12个居住区级公园、30个街旁游园。结合城市道路建设,新建京广客专绿化带、新胜利大街绿化带等8条沿街绿带。
都市区实现北跨、南优、西控、东延
都市区(包括市内及鹿泉、藁城、正定和栾城)的空间发展原则是“北跨、南优、西控、东延”。“北跨”,即通过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正定新区,承载会展、体育、总部经济、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职能。“南优”,即优化中心城区和栾城的用地布局和功能结构。“西控”,即开展西部山前生态保护,适度控制周边开发。“东延”,即结合东部产业区和藁城市的发展,引导工业产业向东部集聚。
都市区空间布局结构为“双核、双轴、双带”。“双核”指中心城区和正定新区城市中心。中心城区保留商业、金融、办公等服务业,重点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和开敞空间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在正定新区新建城市中心,重点发展商务办公、信息流通、文化体育、会展等高端和新兴服务业。“双轴”指城市南北向的创新服务轴、东西向的滨河景观休闲轴。创新服务轴依托滹沱大道,依次串接中心城区、正定新区城市中心、机场等区域性节点。依托滹沱河构建滨河景观休闲轴,串接西部太行山、黄壁庄水库、正定古城和正定新区等区域,承载旅游、文化、休闲和娱乐等功能。“双带”即东部产业带和西部生态带。依托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构建东部产业发展带,统筹都市区产业布局,引导产业有序集聚;严格控制产业和城市功能向西蔓延,构筑西部生态带,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周边风景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构建山水和谐的近郊休闲空间。
统筹城乡发展,形成五级聚落体系
城乡统筹,引导形成“中心城区——— 新城组团——— 新市镇——— 一般镇——— 农村新社区(特色村)”五级聚落体系,整体上形成以新城为龙头,新市镇为支撑,农村新社区为基本单元,分工合理、组织有序的城乡聚落体系;空间布局,合理引导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力促城市的“北跨”和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调整,拉开城市发展骨架,整合空间发展平台;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产业经济,按照一产集约、二产集聚、三产集优的思路,重点发展壮大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循环化工、现代服务、电子信息和纺织六大产业;住房保障,重点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调整形成与居民层次结构相适应的住房供应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住房价格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各类生态功能区,推进环城水系的生态整治,加快公共绿地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创造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