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原名列江村,地处太行山腹地,是著名太行山革命老区、武安市西部贫困山区之一。相传,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西巡在此“勒缰停马”,故取村名。自北宋起到清光绪时,一直取名“勒缰”,后人简化写成“列江”沿用谐音至今。2001年,依托戏剧《朝阳沟》品牌,开辟成朝阳沟景区,经市政府批准原列江村改名朝阳沟村。
朝阳沟呈东西走向,三面环山,峰峦叠嶂,悬崖绝壁,巨石嶙峋。有南北对称沟洼12道,每道沟都各有特色。北坡为郁郁葱葱的橡树林海,南坡为松树林,次生林、野生动植物、中草药材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90%以上。阳春花木繁茂,百鸟争鸣;盛夏泉水清澈,流水潺潺。登上顶峰远眺,太行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在海拔1700米的山顶上,是大片平整、茂密的草甸,山腰为整个太行山脉珍贵的原始次生林,沟沟洼洼里是层层梯田,落日照晚、牧童骑牛、樵歌互答,真是一幅天然画图。
《朝阳沟》之父杨兰春就出生在这里。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129师一个机枪营就驻扎在该村,当年风华正茂的杨兰春就从这里参军抗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枪手。后转业到河南郑州工作,上世纪60年代回家探亲时,被该村姚拴保、杨银环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没想到,自己的穷山沟,因姚拴保到山东菏泽舅舅家上学,毕业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大城市的高中生杨银环娶回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新青年的精神风貌深深感动了这位从旧社会苦日子走出来的艺术家。回郑州后经一周时间,他编剧导演出现代戏剧《朝阳沟》,半个多世纪以来,唱红了祖国大江南北,影响了三代人。杨兰春故乡人就根据这一戏剧故事原型创造性地开发了朝阳沟景区。
今日朝阳沟
朝阳沟景区,在村党支书郭玉良带领下,采取股份制形式,利用自有资金占大头,全体村民参股,集聚民间闲散资金,投资1.5亿元,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建成了景区大门、朝阳沟民俗村、朝阳沟宾馆、游客中心、会议中心、农家乐饭店、农业观光园、观日峰、知青池、百步梯等上百个景点,将昔日的穷山沟,依托戏剧《朝阳沟》品牌,开发建设成国家4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
朝阳沟是个四季朝阳、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的山川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有瀑、有潭,有洞、有泉,有冰、有川,春夏秋冬时迁景异。春季,满山遍野的山桃红花、连翘黄花将山谷打扮得流光溢彩;夏季山雄水秀,山川深谷,溪流潺潺,高山流水,犹如一幅山水画卷;秋季,霜打红叶,一片火红,丛林尽染,果实飘香;冬季,北国风光,松涛阵阵,滴水成冰,造就的冰瀑十分壮观。朝阳沟马峰岩的雄、圣母洞的奇、石梯路的险、跌水岩的秀,原始的北方石板村,真乃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在这里,你有返璞归真、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戏剧中的感受;你有走进戏剧《朝阳沟》唱词中的大青庄、野草湾、跌水岩的真实体验;你有贴近戏剧人物中的真实原型地,看到真实的朝阳沟的感悟。在这里吃一天农家饭,住一天农家屋,干一天农家活,当一天朝阳沟新农民,可以亲自体验感受太行风情的农家生活,回味拴保、银环当年从城里到农村的真实体验,品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变化。
未来的朝阳沟
朝阳沟景区,为了进一步打造成华北地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中心,又投资100多万元聘请北京达沃斯巅峰规划设计院,编制景区提升为国家5A级景区的规划,计划再投资1亿元,利用3至5年时间,将朝阳沟景区建成著名的国家5A级景区,将朝阳沟品牌做大做强。
以下为杨兰春给武安市人民政府的信:
关于列江村成为朝阳沟景区,我认为符合实际情况。《朝阳沟》剧中,列江的真人实地,如大青庄、野草湾、拴保、二大娘等人,大多是列江人原型,确有此人实地。特别是人物语言形象,无不与列江人沾边,虽是艺术作品,还是大有列江人基础。因此,其他地方就不重叫朝阳沟了,如有同用的地方,请政府解决一下。
杨兰春2001年2月1日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