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款准备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物价上涨与流动性过剩有关,请问人民银行是否将继续收缩银根,是否会再一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周小川:两年多以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自然会采取一揽子的刺激计划,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于是在那个阶段,央行确实在把握上是希望市场上有较多的流动性。
但是总体来讲,从那时候央行就开始注意收缩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所以这个方法现在肯定还是需要用的,特别是今年我们的货币政策已经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所以我们会继续使用管理流动性的各项工具。当然,管理流动性的工具也不光是收缩一个方面,它主要是对适量程度的一个调节,这个适量程度就是体现我们经济工作的总方针,体现稳健的货币政策。
您说的流动性过多会引起物价方面的变动是对的。鉴此,根据我们对危机的走向和复苏走向的判断,大家想必已经注意到,央行从2010年1月份就开始利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来吸收流动性。之后,在形势上来说,有一些不确定性,比如说出现了欧洲主权债务风险,八月份美国经济和失业率又出现一些不乐观的情况,这些不确定性我们也要考虑到,即便现在也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记者:最近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至于在春节之前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资金紧张。最近听说取消了一些银行的差别准备金率,这是否意味着央行对调控信贷规模的增长已经充满了信心?另外,央行是不是还会继续使用、常态化使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整信贷规模,以替代原有的信贷额度的管理?
周小川:存款准备金主要是调节整个经济中和金融市场中流动性的总量。流动性总量的创造往往是由于基础货币的扩张所带来的。基础货币的扩张如果处于常态、可控的状态下,我们不必要更多地依靠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
但是有的时候,基础货币的扩张存在着被动性,在某种情况下,不在你所控制的范围之内。这样的话,社会上流动性就会比较多。当流动性比较多的时候,就会产生吸收流动性的要求,而不是说流动性的管理会替代其他的什么工具。
基础货币的扩张,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工具是不是在什么场合下就肯定会使用或者长期使用,或者不长期使用,以及什么样的力度。也有的同志提出,存款准备金率是不是已经到达了极限。至于你提到的感到资金紧张,我觉得是正常的。
今年既然是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肯定会感到今年的资金流动性比去年紧,我觉得这正好反映了落实执行政府所决定的经济方针,这也是我们货币政策想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具体每个机构的资金状况是紧还是不紧,或者紧到什么程度,是和机构自身有很大关系的。要看它自己的财务状况怎么样,它的市场和客户的状况怎么样。
另外,也取决于它的选择。货币政策的意图是希望在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后,全社会少上一些新项目,只要少上一些新项目,你手中的资金仍然可以支持正常的生产、消费、出口,这些需求你都可以去满足。但是有些机构,可能仍旧对上项目的融资、对大项目非常感兴趣,在那些领域花了很多钱,结果其他的客户可能借不到钱。因此各个机构的情况各不相同。
总体来讲,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基础相对弱一些,所以可能有一些机构会觉得资金紧一些,但也不完全是这样。至于你提到的差别准备金制度,我们是从2004年开始出台的,体现了宏观调控的要求,也体现了结构性的要求,就是鼓励经济结构和鼓励大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结构的优化。
迄今为止,有一些概念已经被纳入了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范围内。宏观审慎管理强调了金融机构的稳健性,也强调了它的信贷活动和业务扩张应该和经济周期逆向走,而不要老是顺向走。顺向走,当经济过热的时候会越来越热,冷的时候又会越来越冷。我们使用差别准备金正是为了进行逆周期调节,而且这些差别存款准备金都是有期限的,比如有的给的是三个月的期限,三个月后,它就到期了。
浙江卫视记者:拿我们浙江来说,中小企业对银行资金较为依赖,现在的情况是资金很紧张,银行就会顺势抬高贷款利率,中小企业根本就没有议价能力,很容易受伤,请问周行长在紧缩政策下怎么样避免不伤及中小企业?
周小川:去年以来,中小企业的贷款比重有大幅度提高,过去在银行贷款汇总数据里面,大企业占的比重相当大,中等企业少一点,小企业比例比较小。去年实现了“三三制”,银行体系总的对企业贷款里,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三个组别贷款总量基本差不多,各占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至于说在宏观形势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以后,资金价格会有所上升,这是正常的,大中小企业可能都要承受上升的利率,这是必然的。有可能在这种环境下,小企业承受的上升幅度可能会偏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工作,一是继续鼓励商业银行更多地关照小企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小企业贷款。很多商业银行也都是有这方面的意识的。
另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有更好的定价能力。确实,在经济条件不一样的情况下,银行会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有区别的风险定价,对偿还能力比较好的、风险比较低的企业,在定价方面应当与那些风险比较高的企业加以区别,这样使得小企业感到有更加公平的待遇。再一条,我们也鼓励小企业也要在市场上有所选择。不同的银行,可能对你的态度不一样,对你的看法不一样,给你的价格也不一样,这个要有所选择。
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讲,我们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使我们的征信系统更多地包含中小企业的数字。现在基本上凡是有贷款历史记录的中小企业都已经纳入了征信体系,征信体系可以给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各方面的数据,使得他们能够了解企业的资信情况,从而使他们的定价,包括风险定价,都能够更为准确,这样有利于中小企业。当然,对中小企业应该也是有区别的,不是“一刀切”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