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汇丰银行公布的剔除季节因素后的11月制造业PM I为55.3%,比10月上升0.5%,连续4个月上升,显示中国经济清晰地从6-7月份的底部连续回升。结合剔除季节因素的中国物流协会相关数据,以及近期海外经济的动态,一致确认中国经济总需求无虞,要放手反通胀。
董先安认为,总需求无虞,但物价压力较大,将刺激政策坚定调控。建议忽略近期非正常价格控制手段的存在,专心对待宏观调控的动态演进。加息和准备金同时推出的概率较大,若选择只推出其中一项,力度则可能较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于泽也认为未来我国的通胀压力在加大。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本轮食品价格上涨是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改变导致食品价格上升的长期趋势背景下,国际国内流动性宽裕引致游资趁势介入所导致的。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上升,对深加工食品和蛋白质等的需求增加,这就要求加工过程中消耗更多的粮食,导致粮食需求上升,价格上涨。这种上涨趋势给了投机资金借势炒作的机会。而近两年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期,伴随着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国际流动性泛滥,亟须发现具有价格上涨趋势的商品进行投机。我国的食品市场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基本面。因此,国际、国内流动性充裕而来的投机资金入场后放大了农产品的上涨趋势,推动了流通领域的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未来两个月,秋粮丰收将会对食品价格上涨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明年1-2月份,随着蔬菜价格传统高峰的到来,配合今年下半年以来C PI持续走高导致的翘尾因素,CPI很有可能再创新高。
不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虽然到2011年一季度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但是由于物价持续上涨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我们预计物价上涨的势头会在明年二季度后得到有效控制,2011年全年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预计2011年物价上涨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方烨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