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业界、学界和民众担心,虽然中南海将施政重心转向经济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但在政府职能转变、官员政绩考核、地方税收来源等机制、体制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以前,地方政府制定“十二五”规划时,会否还是难以放弃旧的思维模式和旧的增长方式,以至于落入GDP至上的窠臼。
过去数十年中,由于一度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GDP几乎成为衡量经济发展与官员政绩的唯一指标,甚至形成了所谓的GDP崇拜。近年来,北京高层审时度势,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而不再一味追求增长速度。今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罕见地淡化GDP这把标尺,被认为是中国加快发展转型的重要信号。
而随着“十二五”规划制定进入具体操作阶段,GDP再次成为高频词汇,分析人士指出,这印证了大国发展转向之难。
难点之一就在于地方政府和利益既得者不愿放弃粗放式增长带来的“好处”,例如一些地区大肆上马污染企业,商家赚得丰厚利润,政府税收财源滚滚,而发展转型大多意味着“花钱”而非“赚钱”,无论是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还是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对地方政府来说缺乏利益驱动。
当然,纠正GDP崇拜并非意味着中国会完全放弃这一经济指标,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方式。中国转变发展方式不会以放弃经济增长为代价,而是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并解决累积问题,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地健康发展。但能否有效遏制GDP冲动,则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未来。从目前来看,各种利益驱动还在,粗放式增长的惯性还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要想彻底铲除GDP崇拜难度很大,因此,需要决策者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发展方式和发展观念的转变。(完)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