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当中有哪些信号你觉得是释放了向好的信息?”
赵锡军:“主要是比如说,投资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然后消费相对来讲也是比较快的,如果剔除物价的因素,那么也是比较快的,还有工业产值,附加值这块,也是一个增长,还有一个用电量,那么也是有了一个回升。”
记者:“从发布的数字上来看,我们现在肯定不是通胀,但是为什么现在市场上普遍地有一个通胀的预期,你是不是支持这种预期?”
赵锡军:“现实数据已经很清楚,我们的价格都是一个指数都是一个负的指数,然后我们还是处在一个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间,GDP的增速跟我们正常的情况相比还有一个差距,这些数据表明,我们可能不是说是一个通胀的这么一个情况,预期变成现实,中间有很多变量。”
记者:“有哪些变量?”
赵锡军:“经济状况如果没有继续这么走下去,供求关系没有按照这种关系发展下去,还有一些比如说政策发生调整,在3%、4%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始采取措施,那后边就不会走到6%、7%,所以中间有很多的变量。”
记者:“那么我们看到,刚刚发布的央行数字里面7月份的信贷数量环比下降77%,这个数字应该说还是出乎市场之前的预料的,收缩幅度比较大,那么你觉得这个收缩当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个信息是什么?”
赵锡军:“信贷量的变化的话可能第一也是动态微调的一种表现,第二的话,确实可能是经济的整个运行过程中间,我们前期投入已经积累到现在的大量的货币信贷的投入,已经足够了。”
记者:“正如你所说的,现在‘保八’的悬念几乎已经是不存在了,在这种经济背景下目前的信贷收缩对于未来的经济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未来的经济表现当中会怎么体现出来这种收缩?”
赵锡军:“那么这个结果是什么呢,就说总体来讲,就是节奏我们发生了变化了,上半年的节奏是比较快的,投放的量是比较大的,如果平均来讲,下半年可能节奏会慢一些,每个月投放的量平均来讲会小一些,但是整个下半年也是增加的。”
半小时观察:中国经济进入关键期
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可以说历史罕见。正因为如此,今天公布的宏观数据也很难一言以概之,如果单从同比数据上看,CPI、PPI双双持续负增长,昭示着通货紧缩的阴影并未远离。但如果从环比看,两个数据逐月上升,加上上半年大幅增长的货币供应量和快速扩张的信贷规模,很多人又在担心,通货膨胀的威胁可能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眼下的中国经济就像行走在一条钢丝绳上,一边是经济衰退的深渊,一边是经济过热的泥沼。当我们在向前行进的过程中,如果失去平衡,无论倒向哪一边,后果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应该说,CPI、PPI同比降幅逐月扩大,表明社会总体需求仍然不足,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很大。在这种背景下,股市楼市和大宗原材料价格近期出现迅猛上涨,更显得突兀,不仅加剧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还可能加速形成资产泡沫,给未来的复苏埋下隐患。
尤其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如果陡然上升,将遭遇巨大的成本压力。而一旦企业在这种两面夹击之下,陷入更深的困境,中国经济全面回暖的难度恐怕也会加大。经济运行越是处于敏感关键期,我们越是需要把握数字所透露出的信息,谨慎小心应对,才能确保经济的平稳健康。
CPI和PPI揭示了需求不足仍然困扰着中国经济,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依然是保持增长的主要力量。而现在看来,国内启动的投资又主要集中在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此,如何拉动民间投资?如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如何防止产能过剩?仍将是中国经济亟待破解的一系列难题。(主编:孟庆海记者:周羿翔、鄢闻余、殷莉、高杨、康敬锋摄像:沈焱、景延、白羽)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