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中国幸运地走了一段依靠外需创造经济奇迹的路径。但同时,我们在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过度压低劳动力成本、制造物美价廉的商品供应全世界的同时,还被别人就贸易顺差等问题横加指责。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走依靠外需这条路还要更长一段时间,但突然的金融危机促使我们必须加快转型。"山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
二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改变,但目前的经济结构与之不相匹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从发展阶段看,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生存型阶段进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阶段。这一阶段客观上要求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为主转变为以消费拉动为主。但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我国投资率持续攀升,消费率却降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可以说,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明显滞后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
当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日益加大。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凸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企业兼并重组仍受到许多制约,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
树立信心:"调结构"机不可失
应当看到,结构调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在非常困难的全球环境中依然保持了令人瞩目的增长,政府及时调整的经济调控措施起了关键作用。专家表示,虽然中国不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但会"独树一帜",率先实现经济复苏是有可能的。可以说,"保增长"初战告捷为我国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下良好基础。
另外,4万亿元投资计划、结构性减税、"家电下乡"、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调整出口退税率及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等相继出台,也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财力支持。
江凌告诉记者,早在危机来临前,珠三角各地就意识到"调结构"的重要性,但政府推动产业调整非常难:一是要淘汰落后产能,转移低附加值产业;二是要扶持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当时许多企业不理解,网上舆论对政府的压力也很大。危机来临后,市场把第一件事做了,政府现在可以集中做第二件事,就是扶优做强。
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同时也加速全球产业的重新布局。后危机时代,各国都在努力寻找"突破口",作为复苏经济的引擎。放眼世界,一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赛跑"已悄然开始。英国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之一,而数字经济是其另一发展重点。危机中上台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选择新能源作为复兴美国经济的关键力量。日本正在重点开发能源和环境技术,而俄罗斯则提出开发纳米和核能技术,并努力保持在航天领域的强国地位……
每次经济危机都会激发科技的新突破,而科技进步又会推动产业革命,创造新的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巩固积极向好的经济形势,另一方面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在危机中抢占先机,从而迎来一个以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为亮点的经济增长新时代。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