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3日上市以来,中小板新股涪陵榨菜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先是23日该股票上市首日暴涨191.6%,盘中三度被深交所警示性停牌;随后又于24日、25日连续两天无量跌停,在该股上市首日追高买进股票者损失惨重。
当然,涪陵榨菜的暴涨暴跌不只是“教训”一下投资者。实际上,作为一个规范健康的市场,也不应该以“教训”投资者为乐,而是应该尽可能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让投资者少承担一些风险,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正因如此,涪陵榨菜的暴涨暴跌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它甚至涉及中国股市制度建设的问题。
涪陵榨菜的暴涨暴跌说明了什么?
首先,它说明中小板新股的风险一点也不比创业板少。这种风险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票的估值高。创业板自去年10月30日推出以来,就一直因为高估值而受到舆论的指责。而与创业板股票60倍、70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相比,涪陵榨菜显然并不逊色。涪陵榨菜是一家既缺少科技含量,又缺少成长性的公司,从2007年到2009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仅增长了1.6%。但这样一家公司,其发行市盈率却达到了53.81倍,按其上市首日收盘价40.8元计算,其市盈率更是达到了157倍。如此高企的市盈率,较之于创业板公司有过之而无不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