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华晨集团在东北汽车工业占据的重要地位,曾吸引过若干战略投资者的垂涎。一汽集团及仰融都曾驻华晨并协助其扭亏为盈。但由于华晨集团与当地政府深厚的历史背景,实现盈利后的华晨两次选择了将战略伙伴扫地出门,一汽因此很受伤,仰融则败走麦城。
历史的教训犹在眼前,让意图并购华晨的资本望而却步。今年以来,先后传出的一汽、上汽、广汽愿与华晨开展合作的消息也无疾而终。
对于华晨的未来,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张欣表示,华晨或者继续在既有位置硬撑,毕竟其拥有强大的后盾。或者华晨将最终走向“死亡”。而只有通过这样几家车企的死去,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才能真正实现结构上的变革。
虽然近年来,华晨集团煞费苦心的为*ST金杯(600609)清理了资产结构、股权关系及人事关系,希望藉此保住*ST金杯的A股壳资源,等待华晨中国(01114)回归 A股。而喧嚣多年的*ST金杯重组势在时间表依然无法确定。华晨集团能否撑过2011年的严冬,*ST金杯是否终将成为一座见证中国汽车业变革的墓碑,无人能知。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
无论2011年的车市几家欢喜几家愁,大家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是——汽车业粗放式的增长方式到达了临界点,无论是交通抑或环境都已经不堪重负。
在汽车业膨胀与环境的这对矛盾前,一味依靠道德力量呼唤人们减少对汽车的使用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倚重行政手段限行限量不仅会触及公权力扩张的敏感话题,也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毕竟,汽车业是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当历史又一次把汽车业推到了转折点上,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业新的发展方向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对于我国来说,汽车业的这个转折点的意义格外重大,因为我国不仅可以借此实现交通能源转型,向节能环保型社会迈出重要的一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可以成为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又一亮点。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汽车业起步较晚等原因的影响,过去几十年中,我国虽然是汽车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但却并非汽车强国。各外资合作伙伴欢愉地切走了我国汽车业发展中的大块蛋糕,只为国内车企留下了微薄的利润空间和若干已不再核心的技术。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的产业革新,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洗牌,我国的汽车厂商终于可以和从前的领跑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新能源汽车研发:
三纵三横布局已形成
目前,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等。混合动力汽车结合了汽车的效率优势、和部分时间通过发电机提供能量的混合优势。而电动汽车没有内燃机,单元化依赖发电设备的能源储存或电池组提供能量。目前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的数量还相当有限,但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对该领域的投资。而氢燃料汽车技术是基于氢转化为电能。由于成本高昂,目前只有非常有限的几个厂家在生产。
而根据国元证券的研究报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力量,经过10 年突破,业已经形成了“三纵三横”的格局。所谓“三纵”就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而“三横”则是指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和电池及其管理系统。
在“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中,参与的车企与科研机构也有不同的分工与侧重,如清华大学侧重氢燃料电池大巴,北京理工大学侧重纯电动大巴,同济大学侧重燃料电池轿车;一汽、东风、长安、奇瑞等企业主攻混合动力轿车;上汽主攻氢燃料电池轿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属的天津清源主攻纯电动轿车;中信国安盟固利、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则主攻锂电池、氢燃料电池的研发。
各有侧重的研发格局,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迈出的第一步,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还面临着研发投入不足、配套标准、法规几近空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瓶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