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下半年“调结构”继续主导政策走向 将围绕3主线
来源:中国证券报 更新时间:2009/8/11 9:48:07   
>> 相关新闻链接
·“微调”不改“适度宽松”本义 ·农发行河北分行近170亿贷款支持“三大工程”
·国家能源局:中国预计在年内出台新兴能源发展规划 ·让技术创新为河北产品“补钙”
·许善达:营业税改革已提上议事日程 ·河北省集中财力惠民生
·央企高管薪酬规范文件近期发布 ·河北省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扶持动漫产业措施出台 撬动3000亿元大蛋糕 ·7月份央企变更及央企领导职务变动情况一览
    中国GDP总量最快今年底就可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现在需要问自己的是: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GDP?是一个庞大而质量跟不上的GDP,还是一个脚踏实地、有“量”有“质”的GDP?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金融危机被认为是“危”中有“机”。对中国来说,“机”就是尽快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中国要从“大国”走向“强国”,“调结构”刻不容缓。

    下半年“调结构”地位上升

    早在1987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开始忧虑投资结构失衡的问题。此后二十多年,“调结构”一直是政策调控努力的方向。但在今年尤其是下半年,调结构具备了新的意义。

    年初中央提出了“保增长、重民生、扩内需、调结构”。在前所未有的4万亿投资计划和7.37万亿信贷支撑下,上半年经济增长7.1%,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保增长的有利因素增多,年内“保8”被认为悬念不大。

    与此同时,大量投资项目上马,资金成本空前低廉,新的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再次抬头;而大型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先发优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却经营环境困难,“国进民退”的担忧升温。此外,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第一产业相对滞后、东西发展不平衡、节能减排等问题依然待解。“调结构”任重而道远。

    在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的时候,调结构的重要性益发突出。未来经济形势的转变必然要求政策做出应对。有消息称,在上半年十大产业规划之后,目前已经有至少两大规划酝酿于下半年出台,分别是《新能源振兴规划》和《促进民间投资规划》,均与“调结构”有关。此外,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海西经济区等多个区域振兴规划或意见。与上半年相比,经济调控政策从尽快恢复经济增速,转向保持平衡可持续的增长,政策重点已经明显发生位移。

    “调结构”三大主线

    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储蓄率与消费率失衡、投资与消费失衡;从内外关系来看,外需依赖度高与内需拉动不足失衡;从三大产业来看,工业较强与农业、现代服务业偏弱失衡;从产能安排上看,落后产能过剩与高技术产能不足失衡;从所有制结构上,部分国有企业行业垄断造成失衡,等等。

    如此千头万绪,究竟从何处入手进行结构调整?从政策安排上可以看出,下半年“调结构”明显围绕三大主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区域结构。

    首先是“新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两大调整方向。一是外需拉动型产业向内需拉动型产业的调整;二是传统产业向新兴、创新型、高技术产业升级。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投资率过高的问题,2007年曾高达45%;近十年又出现了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问题,长期超过50%。这使得产能过剩与内需不足一直交织着困扰中国经济。未来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相关行业,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型消费发展。

    其次是“新能源”,进行能源结构调整。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中国目前煤炭消耗量大约是美国的两倍,今年2月再度转为煤炭净进口国。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了69%,石油占20%,天然气只占3.4%,水电、风电、核能等新能源加起来才占7%。此外,中国还是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与此同时,中国碳排放全球占比24.4%,减排压力很大。

    而新能源也可以转化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规模至2020年有望达到5550亿美元。优化能源结构势在必行。

    再次是“新区域”,进行区域结构调整。解决区域结构问题是与三大产业失衡、城市化、环境保护、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等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东部地区重点是产业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中西部地区重点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建设优势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

  市场化是核心

    结构平衡的最终实现,不能靠外部的修整,这样的修整只能达到短期或者局部的平衡目标,“按下葫芦起来瓢”。长期来看,应该靠经济体自身的平衡力量,这就是市场。

    以上三大主线只是“调结构”的具体路线,“调结构”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变革,离不开市场化的环境。例如,能源结构调整不可能脱离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能源价格如果充分反映单位耗能、排放量等因素,减少行业垄断,在市场化的价格体系上,能源结构自然会更加优化。

    再如,产业结构调整也需要市场的力量来主导。上半年在信贷和投资快速增长的推动下,部分大型企业、地区再次出现资金闲置、盲目投资、落后产能上马的现象。与此同时,许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依然融资困难。如果有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投融资体系,这些问题也能得到化解。

    因此,继续推进资源品价格、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方方面面的市场化改革,构建一个内涵丰富的“新市场”,才是“调结构”的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cprpw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