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半年我国出口有望复苏
1. 出口持续发展仍然是全球大势所趋
出口的波动与经济周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每次危机期间,出口大幅下滑,危机过后,出口逐步增加。二战以来,全球发生了数次经济或金融危机,几乎每次危机期间出口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例如上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80年代的第二次石油危机、90年代的日本经济危机、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的网络泡沫危机以及本轮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贸易的发展历程表明贸易仍然是大势所趋。危机不仅没有改变贸易持续发展的趋势,反而促使各国更加注重建设健康有序的贸易环境和秩序,危机过后贸易大多会迎来一轮热潮。通过分析近50年来全球出口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全球出口增长呈现周期性波动,但出口总额绝对值仍保持加速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底,全球出口额达到15.9万亿美元,是1948年的271倍,是1990年的4.6倍,是2000年的2.5倍。
2. 全球经济下跌势头有所减缓,我国外部需求逐步恢复
在各国政府大规模救助政策的推动下,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急剧下跌势头有所减缓,不少国家经济出现回暖迹象。各项监控指标显示,近期国际金融市场走势确实出现回暖。例如,全球主要股市持续回升,衡量市场恐慌程度的VIX指数从2009年一季度最高的50%以上回落到20-30%之间,CDS价格和BBA信用利差继续收敛,美元指数出现回落。这些信息反应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已经大幅改善,资金开始向新兴市场回流。近期数据表明,部分国家实体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美国经济出现明显改善,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仍在收缩但下降幅度减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7月最新预测调高了部分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如调高了2009年美国GDP0.2个百分点、日本0.2个百分点、加拿大0.2个百分点、中国1个百分点、印度0.9个百分点,并将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调高了0.6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2.5%,恢复到接近2008年的水平。
3. 我国出口环比已经出现回升势头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企稳,我国外部需求持续恶化的局面有望改观,下半年出口形势有望不断改善。另外,随着我国刺激外贸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价格的持续回升、汇率的稳定等因素发挥作用,未来我国出口降幅将呈现不断收窄的趋势。
当前监测到的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我国当月出口额呈逐步上升的势头,4、5、6月份当月出口额分别为919.3亿元、887.4亿元和954.11亿元,6月份当月出口同比增长下降21.4%,与5月份下降26.5%相比,下降幅度有所收窄。今年5月份开始中国海关首次发布出口环比数据,经季节调整后,今年5月份当月,我国出口环比增长0.2%,预计6月份环比也将延续正增长。另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的测算,季节调整后,今年二季度实际出口环比下降3%,较上季度大幅回升。(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张友先 李亚芬)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