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国出口的区域格局不断改善,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占我国总出口一半以上,对美日欧比重下降到50%以下
一直以来,美国、日本和欧盟都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三者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一半以上。加入WTO后,我国出口的区域格局不断改善:一是对三大经济体的出口占比逐步下降,从最高峰的53.6%下降到当前的不到47%,而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出口额快速增加,如1995年,对东盟和印度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比重仅分别为0.51%和6.07%,到今年6月份,该比重分别提高到2.5%和8.52%。二是对三大经济体的出口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对美国的出口比重基本稳定,与欧盟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出口比重有所上升,而对日本的出口比重大幅下滑,截至2009年6月底,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比重分别为18.6%、19.8%和8.4%,与2001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78个百分点、上升了4.47个百分点和下降了8.45个百分点。
3. 我国已形成稳定的出口基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成为出口贸易的先锋队,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沿海省市,尤其是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四省市已经成为我国主要出口基地。追溯过去10年来的情况,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上述四省市出口占全国出口额64.3%,而到本轮全球金融危机阶段,该比例达到68.9%。在经历两轮金融危机后,我国的出口基地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势头,且在国内的出口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出口增长尤为迅猛,经过10年来的发展,两省出口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均增长了一倍,占比分别从8.5%和5.9%提高到16.3%和11.3%。
4.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快速迁移,机电产品出口比较优势仍然存在
199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仅为438.7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额不到30%,到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该产品出口额已达7011.7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额57.57%,此时该产品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都已经成为我国出口份额最大的商品。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机电产品出口份额反而有所提升,今年上半年该比重提高到了58.8%。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其长期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近15年来,该类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同期全国出口平均增长率。即使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今年前6个月,全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同比下降21.2%,但是该类产品出口也呈现两大鲜明的优势:一是其下降幅度低于总体降幅21.8%的水平;二是该类产品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稳中有升。按照美国海关统计,美国今年前4个月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占其进口机电产品的比重为25.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1个百分点;欧盟前3个月的比重同比上升了1.7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