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游资炒作助推药材涨价?
今年,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两广和云贵川等地区暴雨和干旱等天气频现,确实影响到药材的产量。据了解,半夏的收成也减少了70%,山东地区的槐米坐果时气候反常,几近绝收。白豆蔻、砂仁、槟榔等药材也受到海南暴雨的影响。
但是,中药材的收获期和出售期之间往往要相隔半年,所以一些药材的价格上涨更多的是人们对上涨预期的一种提前反映。
比如三七的生长周期为5年,今年大旱影响到的只是5年后才能上市的三七的产量。
于是,不可避免地,一些人因为产量的预期减少而囤积。“有些中药材明显是因为囤积而造成价格上涨,另外一些中药材并没有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所以说是在炒作价格。”只要提到涨价,禹州市药材专业市场的商户们和参加禹州药交会的一些专家都会这样说。
有媒体称,一些游资从房地产市场退出转而进军中药材市场,枸杞、党参、当归、黄芪、三七、太子参等先后被游资介入过。
【预测】明年下半年价格可能稳定
80岁的朱青山是河南青山药业公司开创者,一辈子与中药材打交道。他说:“以前,中药材的价格规律是三年涨三年降,平稳6年。这次涨得又快又高和以前不一样,应该是有人炒作。”
在他看来,今年中药材大涨,必然会刺激农民对中药材的种植热情,因此中药材的价格“明年下半年会稳定下来”,到那时候今年冬天种的药材就能上市了。(许悦)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