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出来的烦恼
网友“我不是黄蓉”有囤货习惯,现在似有所悟。“大家在囤货前一定要擦亮眼睛啊,以免上了奸商的当。”
去年圣诞期间,“我不是黄蓉”路过大型商场的时候,看见自己喜欢的某品牌正在进行“全场让利3.5折”活动。经不住诱惑,花了近3000元囤了成堆的心仪物品。没想到,第二天她在其他商场发现,同一款商品的标格比所谓的打折价还要便宜。“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我总算是知道了。一些商场打出‘打折优惠’,其实是引诱消费者来购买,而且这些商品多是去年或今年剩下的尾货。还有的商场先抬高标价,再进行打折,结果打完折比原价还要高。”经历过囤货不成反伤财后,“我不是黄蓉”对商家的做法感触颇多。
商店员工:莫入商家圈套盲目囤货
网友“长发飘飘”曾在某商场专柜工作,对商家的做法耳熟能详。一些商家经常打出“新款物品全场大特价”标语,招徕顾客前来消费。其实不少商品是压仓货或旧货。商场通常采用尾数标价法,如199、399、999等,看似便宜。为了凑整数享受优惠,顾客得去购买更多的商品。商家这样做,是在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和避免浪费的心理,让他们慢慢走进循环购物的圈套。
“长发飘飘”说,服装类商品利润较大,进货价100元的衣服卖到400元是行规,算下来打5折也有的赚。她建议“囤囤族”,在购物时要弄清商家的活动细则和参加的品牌。如果你喜欢的牌子不参加活动,或者新品不参加,就不必去。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