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两个月,时光之河就要流进2011年了。2011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也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在这两个时间的节点到来之前,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意义深远。
为什么这样讲呢?
笔者以为,首先,它对今后5年中国发展的走势与态势能否良好与稳健,对实现执政党勾勒的小康社会的愿景,极为关键。早在上世纪中期即将完成“一五”计划时,毛泽东就这样预言:“再过四五十年,就是2001年,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加要大变。中国将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到了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则宣布,“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称这是一个“伟大目标”。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算出来,今天距离建成这个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仅剩下短短的十年光景了!换句话说,就是只剩下再实现两个五年规划的施政空间了。这犹如接力赛的最后一棒,确实是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呀!
其次,人们之所以说,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十分重要,还在于《建议》的背后是执政党必须直面并且着力解决的中国在转型期中出现的种种矛盾。今天中国社会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矛盾的突显。具体表现为:经济高速增长,但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社会财富多了,但财富的分配存在不公平;工业产品的数量和品种很多,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强;民生大幅度改善,但公共服务领域发展滞后;城市化率迅速提高,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节能减排成绩显著,但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极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瓶颈关”“贪腐关”仍未突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大增加,但在全球经贸关系中的话语权仍然有限;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但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附加值的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