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推出一年来,极大地激发了中关村企业改制上市的积极性。”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关村符合创业板上市财务指标的企业近1000家,改制完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300多家,正在改制和拟改制的企业500多家。创业板的定位特别适合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能让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
创业板促技术资本齐飞
创业板推出一年来,已成为新兴产业企业的聚集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共有134家,其中属于七大新兴战略产业的公司约占总数的九成。占比排名前几位的公司分别位于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而沪深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中,属于新兴产业的公司占总数的比例还不到三成,创业板市场已经名副其实成为新兴产业的聚集地。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对于新兴产业企业来说,上市为它们插上了技术和资本两个翅膀。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高度的竞争和淘汰率,而创业板正好提供了需要高效率交换的要素市场。数据显示,2009年58家披露年报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金额总计8.23亿元,平均每家公司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6%,较2008年5.76%提高14.58%。上市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创造了条件,而研发力量正是新兴产业企业生存的命门。
创业板的推出,还使得新兴产业的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从而提升了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竞争力。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通过募投项目迅速扩大产能,并展开并购。数据显示,一年来共有20多家创业板公司进行了行业并购,收购同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涉及资金数十亿元,首批28家公司中就有10家进行和拟进行同行业并购,并购资金来源多为公司的超募资金。
“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为它量身定做的资本市场,而创业板能满足创新创业企业的需求。”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认为,创业板具有“三新”特征,包括监管理念新、制度设计新、功能定位新。“对于科技创新创业企业来说,发展的关键在于‘谁快谁慢’,不在于‘谁大谁小’。”郭洪说,企业上市不是目的,上市是为了服务于企业快速发展战略。而创业板的推出,必将促进大量创新创业企业的产生、发展和壮大,进而加快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