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即将重启定量宽松政策。下周二,美联储将举行议息会议。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届时将宣布第二次定量宽松计划。这意味着美元印钞机将再次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作为全球流动性重要出口的中国市场必将再度承受压力。
但是,在外部流动性带来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的同时,国内经济还因需求约束和政策调整而放缓。这一现状致使国内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如果基于控制通胀和泡沫的目的,货币当局有必要连续加息,但这不仅给本币带来更大的升值压力,还会使平稳复苏的中国经济承受压力。如果不对外部流动性有所控制,中国的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必将进一步加剧。
加息直指“输入性通胀”
随着美联储议息会议的临近,市场上也出现各种版本的宽松总量预测,这些预测从5000亿美元至2万亿美元不等。高盛认为,美联储将分批进行量化宽松,并预期短期内总量为1万亿美元,首次为5000亿美元。美联储已在第一轮量化宽松中投入1.7万亿美元。
由于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复苏预期较欧美乐观,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定量宽松投放的资金大量流入新兴市场,美国的二次定量宽松政策必将增大这一趋势。
“在全球货币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警惕新兴市场的资产泡沫,货币从紧已经势在必行。”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由于国内持续高位的通胀压力,央行也有必要继续加息以控制通胀预期。如果10月份C PI突破4%,那么,很可能央行会再度加息。第四季度预计还可能出现1至2次准备金率的全面调整。鲁政委认为,四季度可能会有更为频繁的政策举动,以确保全年7.5万亿信贷和M 2增长17%的目标最终实现。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若C PI继续升高,不排除年内央行继续采用数量型工具来抑制通胀,加息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也有可能通过调控农产品价格等方式来抑制通胀。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