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五中全会落幕,“听众席”上关于“十二五”的民生讨论如火如荼。而与往年相同,各界智囊也在“幕后”以观点碰撞齐聚“圆桌会议”。有趣的是,对于GDP增长预期的传统关注随着全会公报提法的改变转了“风向”,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成了专家们的热门话题。
尽管观点纷呈,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财政赤字等不可回避的现状,促进消费被公认为“调结构”的必由路径。由此,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作为扩大内需的隐含逻辑也浮出水面。
记者注意到,在当初为“十一五”规划定调的公报中,只对收入分配改革进行了粗线条的概述。而“十二五”在即,在原本框架式的公报中,却对收入分配作出了细节化的表述。
淡化“数量”强化“质量”
一直以来,强调经济发展“数量”的GDP增长值都是公众瞩目的焦点,但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却淡化了其背后的“GDP中心”论调,整份公报都未提及“十二五”的GDP增长目标。而会议已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稿,也就是为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画下了战略图谱。
“过去的GDP指标体系存在着诸多缺陷,它只能反映增长部分的 ‘数量’,无法反映增长部分的‘质量’,忽略了对社会经济福利而言许多非常重要的方面。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导程恩富对记者分析,“比如在垄断市场,社会福利会由于垄断价格而发生损失,GDP就无法真实表达,而一些有损国民福利的‘非法生产’也被隐性地内含在社会财富中。 ”
责任编辑:cprpw